如何幫助孩子預防前庭失調以促進平衡和發展

新文章:

前庭系統是大腦的“門檻”,對于孩子的平衡、姿勢控制、協調以及語言發展等方方面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許多看起來“氣人”的孩子行為,實際上都與前庭失調有關。比如力量不足、整天懶洋洋;走路易摔跤、平衡能力不好;語言表達能力差、邏輯思維能力不足等。因此,我們必須注意辨別這些前庭失調的表現,并且不要將其與自閉癥混淆。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前庭失調?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為可以幫助孩子預防統失調呢?首先,前庭系統的發育始于寶寶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在大腦后下方腦干的前面,有一個微小的雷達式做前庭神經核,它與其他神經系一起構了前庭覺的功能。嬰兒的前庭覺發展大約在8-9周后就已經形,到了10-11周左右就開始發揮作用。當媽媽懷孕5個月時,寶寶的前庭覺發展更為完善,可以到媽媽的。因此,在這個階段,孕媽需要有意識地增加一些活量,比如散步、舒緩的運等。

寶寶出生后,嬰兒時期的抬頭、搖抱、爬行、站立、走路等一系列的活,都是前庭系統發展的方式。只有前庭系統能夠良好地平衡,并將信息準確地傳遞給大腦,同時正確協助肢作,孩子的大運發展才會更好。而這些發展的基礎,也對于后期的作發展至關重要。前庭覺的發展依賴于空間位移的變化,因此,在兒階段,家長要確保孩子有足夠的戶外空間活,尤其是跑、跳、速度類的游戲,這對于前庭覺的發育非常有意義。

除了日常的戶外活,還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家庭前庭訓練游戲。前庭位于耳迷路中,由半規管和耳石兩部分組。半規管的淋掌管著我們的平衡,幫助我們頭部方向和運速度。橢圓囊和球囊則用于靜止的姿勢或線的運,同時也是重力,它們帶來的刺激是持續的。因此,在日常的游戲或運中,我們應該重點讓孩子到姿勢、速度以及角度的變化。

例如,家長和孩子可以背對背站立,相距2米左右,雙腳打開與肩同寬,然后彎腰從雙腳中間向后傳球,兩人替傳球。這樣的游戲可以幫助孩子知頭部狀態,促進視覺空間及協調能力的提升。另外,孩子坐在椅子上,后背直,目視前方,然后側彎腰左手接地面,起右手接地面,左右替進行,每側各做10次。這個作可以讓孩子到前庭覺在空間位置上的變化。還可以讓孩子趴在大板上,從梯上下來,或者直接依靠雙臂的力量前進。在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拾起指定品、躲避障礙等,以促進視覺和態的統合能力。

當進行前庭訓練時,我們需要據孩子的自能力來確定訓練的容和頻率。同時,也要仔細觀察孩子在游戲過程中的表現。最好是尋求專業人員的輔助,以避免引起不適。通過正確的前庭訓練,我們可以幫助孩子預防前庭失調,促進平衡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