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瀉不僅僅是虛寒的表現,對于小兒久瀉來說,有些是熱結滯并伴有脾虛的癥狀,而有些則是純粹的熱癥狀。在臨床上,需要細致地辨別這兩種況,不能一味地認為久瀉就是虛寒而濫用溫補的方法。是一種重濁的邪,遇寒則轉化為寒,遇熱則轉化為熱。脾虛兼熱久瀉和純熱久瀉,往往是由于邪郁積久化為熱,或者是外熱邪之后轉化為熱,或者是熱久未愈合而導致虛的現象所掩蓋等。在診斷時,需要仔細觀察其熱的癥狀。例如,粘多、味道腥臭、脹、小便黃等。

對于嬰兒的脾虛久瀉,宜采用甘緩溫運的方法進行治療。可以使用自擬的“藥煎”,方中包括白和山藥兩味,這是一種良好的治療嬰兒脾虛久瀉的方劑。脾腎虛久瀉,附子理中湯的療效已經得到肯定,近年來的研究認為附子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附子可以溫腎以壯命門之火,火旺生土,使脾得以恢復,運化功能正常,從而停止瀉痢。

對于熱虛實錯雜的久瀉,即腸中熱結滯,脾氣虛寒的況,可以選擇使用七味白散合三地泥煎加減,或者是四君子湯合三地泥煎,同時靈活運用干姜、桂、烏梅、黃連等藥。這種方法是綜合運用清、補、寒、熱、酸、甘、苦、辛的藥,既可以補脾升,又可以清熱化,相互促進,療效顯著。例如,自擬的“腸炎寧”方劑中包括刺黃芩、馬齒莧、鐵馬鞭、地榆、石榴皮等藥有清熱解毒、燥、止痢止瀉的作用。糯米稻是一種甘平補脾益腎治疳的藥,泥鰍串是健脾消食止瀉的藥

有些醫藥家認為石榴皮、烏梅、訶子、赤石脂等酸藥有收斂邪氣的作用,一般況下不適合用于兼夾熱的病。然而,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兼夾熱的久瀉病例中,只要里急后重滯瀉癥狀不明顯,而大便水分多,甚至呈噴式,都可以使用酸止瀉的藥。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這些藥中的一部分有抗菌、抑菌的作用。

文章還列舉了幾個醫案,通過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種類的久瀉的治療方法和療效。這些案例中的嬰兒久瀉患者經過針對的藥治療后,瀉痢癥狀得到明顯緩解或痊愈,證明了中醫治療久瀉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