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36歲的安士因二次剖宮產后瘢痕部位疼痛、下腹及腰背部不適前往濟南市萊蕪人民醫院婦產科門診就診。經過完善的輔助檢查,醫生發現安士的腹直分離達到了4.5厘米。進一步了解病史后得知,安士的第1胎是因為巨大兒而進行的剖宮產手,新生兒重達到了4650克,此后臍周出現明顯凹陷。而第2胎仍然是通過剖宮產方式誕生,新生兒重為3800克,出生后臍周凹陷比之前更明顯,并且伴有腰背部疼痛不適。婦產科團隊綜合評估了安士的病,并為制定了規范的治療方案,同時指導進行腹式呼吸等家庭訓練。經過兩個療程的經皮低頻電刺激治療,安士腹部瘢痕部位的疼痛消失,腹直分離小至1厘米,腹部的妊娠紋也明顯淡化了。安士高興地表示:“這次就醫不僅解除了我原有的病痛,而且還讓我意外地獲得了驚喜。”據婦產科門診盆底康復室介紹,據患者腹直分離的程度和治療需求,他們采用經皮低頻電刺激或經皮低頻電刺激聯合手法按治療腹直分離,并配合適當的家庭訓練,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備好評。此外,對于盆底功能障礙疾病的治療,目前該醫院的婦產科已經開展了盆底篩查和盆底康復治療,其中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電刺激和生反饋等。他們以“先評估,再治療,無評估,不治療”為原則,通過多種評估方式來診斷患者盆底功能障礙的類型。如果患者有相關問題,可以前往該醫院的婦產科進行咨詢問診,專家會況進行答疑,并制定個化的康復方案。至于腹直分離的治療方案,主要包括電刺激、手法治療、運療法和手治療。對于輕中度的腹直分離患者,電刺激和手法治療可以改善腹直分離的程度,而運療法則著重于激活和加強腹部核心群,但在選擇訓練的時機、方式和強度時應慎重,以免造繼發損傷。而對于重度分離患者,應及時進行手治療,以免延誤病。電刺激療法通過粘腹部電極片給予一定強度的電刺激,主要增加腹部的興,促進腹,并同時刺激循環系統,放松背部,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對于那些運中找不到發力的媽媽來說非常有幫助。手法治療則是通過雙手刺激腹部,松解筋,增強腰腹群的力量。運療法則在不增加腹部和背部力的況下,配合腹式呼吸,訓練核心群,增強下腹部群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鍛煉之前必須進行盆底功能評估。如果盆底力較弱,在進行腹部訓練時會增加腹腔力,使腹部臟垂更加明顯,從而影響盆底的恢復。最后,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否患有腹直分離,可以前往該醫院的婦產科進行檢查評估,醫生會據你的況制定個化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