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邊都會有兩種人,一種是吃很多卻不長,一種是吃很卻容易長,這通常是因為脾虛所致。脾虛會導致胖、消瘦、便、氣虛乏力、崩等癥狀。那麼,如何調理這些問題?如何補脾?下面請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主任醫師馬淑然教授為我們講解。本期專家將介紹脾虛的六種況以及正確的補脾方法。

脾虛有兩個極端,一種是營養吸收不好,無法轉化為,導致整個人看起來瘦弱;另一種是食代謝不良,堆積在,導致胖。中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氣生化的源頭。如果脾功能不好,會出現許多問題,可見脾對的重要。脾位于中焦,上面是心肺,下面是肝腎,所以上下氣機的升降必須經過脾進行輸轉,才能發揮正常功能。脾虛的人通常舌頭有明顯的齒痕,皮油膩,面萎黃。據中醫辨證,脾虛可以分為六種況。第一種是脾氣虛,表現為乏力倦怠、四肢無力、口和面較為淡白。第二種是脾虛,表現為手腳冰涼,食用生冷食容易腹瀉。第三種是脾虛,表現為口干裂、舌中有裂紋、便、五心煩熱、容易但食差。第四種是脾虛滯,表現為乏力倦怠、食差、水腫、肚子脹。第五種是脾氣下陷,表現為臟容易下垂,腹部有墜脹。第六種是脾不統,表現為面蒼白、慢容易出現崩現象。據自癥狀,可以判斷自己屬于哪一種脾虛況。

那麼,如何正確地補脾呢?對于脾氣虛,可以泡水喝西洋參,或者服用四君子湯,平時多食用新鮮的鐵山藥。對于脾虛,可以在烹飪時加姜,以健脾溫,或者服用附子理中丸。對于脾虛,可以食用百合、玉竹、沙門麥冬湯,常煎煮食用。對于脾虛滯,可以服用參苓白丸,以健脾祛。對于脾氣下陷,可以服用補中益氣丸,有助于調理臟下垂和子宮垂。對于脾不統,可以泡水喝黃芪當歸湯,比例為五倍黃芪、一倍當歸。在秋季補脾時,可以嘗試制作薏苡粳米杞棗粥,用粳米150克、薏苡仁30克、枸杞30克、紅棗10枚,能夠補中益氣,健脾養

除了食療和藥膳,位療法也可以用來調理脾虛。第一個位是地機,按位時,如果覺像按到棉花一樣,說明脾虛。平時多這個位對健脾有好,但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傷害。另一個位是太白,也可以健脾祛,位于腳趾附近,比較容易找到。對于找不到準確位置的朋友,可以將雙手熱,然后放在位附近,利用手掌的溫度進行按,也有一定的效果。

養脾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除了食療和位調理,個人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早上走脾胃經,所以一定要吃早飯,此時的代謝和吸收最好,不吃早飯會損傷脾胃。此外,不要過多思慮,中醫認為五臟與五志相關,過多的思慮會傷害脾。關注@CQTV健康到家,了解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