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有一個常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孩子能吃,就代表健康。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如果孩子吃得過多,還可能導致積食,這可能是胃強脾弱的表現,會影響孩子的發育,因此需要及早調理。以大寶為例,今年7歲了,從小就能吃,米飯、面條、餃子、……來者不拒,別的家長都是追著孩子喂飯,而大寶的家長從來不擔心這個問題。然而最近一兩年,孩子就積食發燒,說話時有異味,舌苔可厚,食也不如從前,尤其是大便,明顯惡臭。大寶這種況并不見,中醫上稱之為胃強脾弱。這類孩子有兩個典型癥狀:第一是胃口好,吃嘛嘛香;第二是大便不形或經常便。胃強指的是胃氣盛,胃的蠕能力強,消化食速度也快,因此孩子更容易;脾虛則指肺氣不足,肺氣不足則肅降能力較弱。肺與大腸相互關聯,肺氣不降,則大腸也不降,自然就會排便無力。脾能夠運化津,脾氣虛弱則津運行不暢,膀胱或大腸津過多,就會出現尿頻或大便不形等癥狀。今天我將分幾個簡單的調理方法來幫助胃強脾弱的孩子。

第一個方法是使用蛋清按腹部。可以將蛋清倒在手指上,然后用力按孩子的腹部,力度可以適當加大,以帶皮下的運,時間控制在40分鐘左右。如果作正確,你能夠到孩子腸胃的蠕。這個方法非常適合那些因積食而發燒、大便不通暢的孩子。

第二個方法是煎導。需要取兩勺蜂,隔水加熱使其產生富的泡沫,稍微冷卻后,將蜂的條狀。如果孩子出現便,可以將條狀的煎導沾上香油,然后塞孩子的門,能夠有效調理便。需要注意的是,最好選擇純正的蜂,效果會更好。當然,如果需要專業的醫生指導,還可以嘗試小兒推拿、刮痧、中藥方劑等方式進行調理。

腸胃工作也需要勞逸結合,家長們需要為孩子做好預防工作。我給大家提供幾點思路:首先,培養孩子吃飯時八分飽就停下來的好習慣;其次,飯后半小時適當運,幫助消化;此外,每天睡前順時針輕輕按孩子的腹部,每隔兩天可以在早起時脊;最后,對于輕度積食,可以用刮痧板刮刮手肘側。以上這些保健知識,我經常向患兒家長普及,都是經過臨床實踐驗證的簡單實用的方法。各位家長可以據自己的況選擇最方便的方法,也可以進行組合使用,效果會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