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湯劑,又稱湯藥,是將中藥飲片加水煎煮后,去渣取而得的制劑。它有容易吸收、起效迅速、療效肯定的特點,還可以隨癥加減,用藥靈活。然而,很多人在煎藥的過程中存在一些誤區。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下面這些常見的誤區是否存在于您的生活中吧!

誤區一:拿回家的中藥黑乎乎的,看著好臟,要用水沖洗一下再煎煮

其實,有些中藥看上去黑乎乎的,是因為經過炮制后狀發生了改變,并不是因為本不干凈。中藥飲片在出廠前都已經過炮制,而炮制的第一步就是“凈制”,所謂凈制,就是將雜質、灰塵等去除,所以拿回家的中藥就不需要在流水下“清洗”了。如果中藥飲片拿回家后再經過淘洗、沖洗,在清洗過后,就會損失一部分溶于水的有效分,最終影響藥效。

誤區二:中藥浸泡可以用熱水,這樣煎煮的時候更省事

浸泡中藥需要用干凈的常溫水,如自來水或純凈水等,切記不可以用熱水浸泡,也不可以用開水直接煎藥。因為很多中藥中都含有蛋白質、油脂等,熱水浸泡會導致蛋白質凝固、淀糊化,不利于有效分溶出溶解,反而會影響藥效。

誤區三:中藥浸泡時間越長越好,覺這樣浸得更

飲片加常溫水充分攪拌潤后開始浸泡,但并不是浸泡時間越長越好。夏季溫度高,為避免飲片變質,浸泡20~30分鐘即可;冬季溫度低,為了浸泡得更徹一些,時間可適當延長至1小時左右。加水量也不需要太多,水量高出藥面2~3厘米即可,大概是一節手指的高度。

誤區四:煎個藥而已,家里有什麼鍋就用什麼鍋

煎藥的鍋以砂鍋為好,砂鍋質穩定,不與飲片發生任何化學反應。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銹鋼鍋或玻璃皿等質相對穩定的鍋。切記不能使用鐵鍋、黃銅鍋、鋁鍋,因為這些金屬鍋中的金屬元素容易與飲片的某些分發生化學反應,使得療效降低,不僅起不到治療效果,甚至會產生毒副作用,加重或延誤病

誤區五:拿回家的飲片“一腦”全部加浸泡煎煮即可

一些飲片有“特殊煎法”,比如“先煎”“后下”“另煎”“烊化”等。以上那麼多的“特殊煎法”如果分不清楚,不要擔心,一般從藥房取藥時,藥師會特別代,藥袋上面也會有明顯的標記,煎藥前記得將特殊煎法的飲片另放,按照相應的煎煮方法煎煮即可。

誤區六:中藥煎2遍太麻煩了,我只煎1遍,時間煎長一點就行了

傳統中藥湯劑需要煎煮2遍,才能將有效分充分煎出。煎藥時遵循“先武后文”的原則,即先武火煮沸(大火煮沸),再文火慢煎(小火慢煎),保持微沸狀態(利于藥分煎出)。一般藥第一煎大火煮沸后再煎煮25~30分鐘,第二煎大火煮沸后再煎煮20~25分鐘。

誤區七:藥煎煳了就再加點水進去重新煎,煎好的藥量多一碗一碗也無所謂

如果飲片煎干了,則可以加水重煎;如果煎煳了則丟棄,千萬不可再加水煎煮。中藥煎煮完畢后,為了避免有效分沉淀在藥渣上,需要趁熱濾取煎,每一煎的藥量一般控制在150~200毫升(大概1碗的量),兩次煎合并混勻后分2~3頓服用。

因此,患者務必在取藥時認真聽取藥師的用藥代,回家煎藥時養良好的煎藥習慣,才能事半功倍,讓湯藥發揮應有的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