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是維持健康的關鍵,就像天平上的兩個砝碼一樣,只有它們的重量相當,天平才能保持穩定,不會傾斜。一旦失調,天平就會向重的一方傾斜,平衡就會被打破。的平衡打破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問題,輕度失衡會導致亞健康,中度失衡會引發一些疾病,而重度失衡可能會導致突發的重疾,甚至死亡。

今天,我們將教大家如何簡單判斷氣是否充足,而且可以在家中進行。實際上,氣不足時,有兩個地方可能會出現鼓起的現象,我們要特別留意。

首先是眼窩鼓起,這種鼓起并不是正常的微微下陷。在中醫中,下眼窩屬于脾,脾有維持臟相對穩定的作用,而脾虛則會導致下垂。脾虛還會導致運化水的能力下降,使大量的痰無法排出,導致浮腫。例如,許多胖、糖尿病患者或者長期脾腎功能不好的人都可能出現這種況。另外,腎是主要負責水代謝的,如果腎的水代謝功能下降,也會導致眼圈變黑、變深。

其次是腹部鼓起。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代謝的減緩,加上運,腹部往往會開始變胖,出現小肚腩。你可以平躺在床上觀察自己的肚子,看是癟下去還是鼓起來的。這類人通常會打呼嚕,還可能伴隨高、高脂等疾病。如果不進行控制和干預,心腦管疾病也會逐漸發展。在中醫中,腹部被認為是一個至的部位,容易積聚痰,因此也可以通過觀察腹部來判斷氣的輕重。當痰積聚較重時,會阻礙氣的運行和周流,長時間下去,氣會減損,從而導致疾病的出現。對于一些虛的患者,他們可能會用一些補的藥,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會出現上火的況。可能他們忽略了氣的問題,必須先去除氣和痰,才能補充氣。

在這里,我分一個四味藥的方子——白、茯苓、陳皮、桂。其中,白有苦溫燥的作用,茯苓能健脾利,陳皮可行氣除桂則辛熱振。這四味藥的組合不僅可以去除痰之邪,還能提振虛衰的氣。對于年齡漸長、胖、痰較重而氣不足的人來說,這是比較適合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桂的用量要掌握好。

除了一些中草藥補之外,我們還可以借助一些自然的力量來補充氣,比如曬太、曬后背、曬頭頂,這樣能同時補充氣并提升氣的升騰。另外,在三伏天的時候,艾灸也是一種幫助補充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