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記者在北京臥底某茶店的報道引發了廣泛關注。報道中記錄了該店存在的衛生問題,包括使用爛水果榨、徒手切水果等行為。此外,店員被要求使用發臭水果,并且不允許扔掉。茶店還存在攪拌不清洗直接使用、店員不洗手直接抓水果等問題。這些問題一經曝,引起了當地市場監管局的重視。該門店被吊銷了食品經營許可證,并被罰款10萬元,同時對該品牌在全市的門店進行了一監督檢查。

食品安全問題是嚴重的,從業者必須高度警惕。一位湖北某茶飲品牌加盟商表示,投資一間茶店需要數十萬的資金,一年的凈賺也只有十幾萬。如果發生食品安全事故,不僅要承擔賠償和罰款的責任,還可能造連帶損失。因此,對于從業者來說,食品安全問題不能掉以輕心。

消費者面對的茶食品安全問題,往往是由一些小的細節問題引發的。比如去年7月,北京市臺市場監督管理局在例行查中發現,一家茶飲門店的冷藏柜中儲藏的冷凍荔枝已經超過保質期2天,被以5000元罰款。這件事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滿,也引發了廣泛關注。實際上,茶店的制冰過程中也存在衛生問題。如果制冰設備、水源管道、過濾、盛冰容等沒有及時清洗消毒,就會造污染。冰塊暴在空氣中時間過長,作人員在取冰的時候也可能帶細菌,導致冰塊菌落超標。

這些小的麻痹行為往往會引發食品安全事故。比如海口市就發生了多起因喝了某品牌茶而引發食中毒的事件。此外,鄭州的茶飲門店也被查出存在更換食品標簽、使用過期原料等問題。博主“幕糾察局”對茶飲門店進行了暗訪,發現一些店員將用于食用的脆筒隨意丟棄,并且使用清洗過垃圾斗的水池來清洗冰淇淋機配件。這些問題的曝引發了消費者的擔憂和不滿。

為了加強對現制現售茶果蔬的監管,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也在努力。他們對餐飲門店銷售的現泡茶、果等產品進行了質量檢,發現不合格的茶飲共有119批次,不合格原因主要是微生超標。此外,還檢測出人工素、甜味劑、防腐劑以及營養指標不達標的問題。

除了質量檢,門店還要注意證件是否有效期,經營范圍是否超范圍經營。有些門店為了跟風做款,違規使用超范圍添加劑。這些問題一旦曝,將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因此,門店要嚴格遵守相關法規,建立溯查機制,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此外,門店經營范圍如果要增加其他項目,需要向市場監管局申請許可事項變更,否則將屬于超范圍經營,違反法律規定。

總之,食品安全問題應引起重視。茶店作為食品經營者,必須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消費者也應該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選擇有資質、有信譽的門店消費。監管部門也應加大力度,加強對茶店的監管,確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