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大片《珠江人家》不僅講述了抗日戰爭的故事,還深探尋了嶺南中醫藥文化。其中一個橋段,一位中年男子給一位老人搭脈,引出了對中醫醫理的探討。老人家語重心長地說:“覺到了嗎?浮輕取,重按無,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風熱,浮而無力是虛,虛也有區別,兩虛,腰膝酸疲乏力...”男子用心品味著搭脈覺,突然不假思索地說:“用敬修堂的康壽丸,固本培元。”老人家很詫異地問:“你怎麼知道的?”男子回答說:“醫書里看的唄。”這個節不僅展示了中醫醫理的奧妙,也現了國家對中醫藥的重視。

以上節中提到的中藥康壽丸為了電視劇中的重要角。為什麼選擇老人家作為使用背景呢?實際上,康壽丸的名字已經給出了答案——健康長壽。康壽丸是專門針對氣兩虛和兩虛而設計的,這個設定非常符合大多數老人家的生理況,當然也不僅限于老人家。例如睡困難、睡眠淺、早醒、神疲乏力、記憶力減退、腰膝酸等等癥狀都可以反映出不同程度的氣兩虛和虧虛。中醫認為腎藏,肝藏能生能化能化氣,氣能攝,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轉化。康壽丸在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康壽丸最初被稱為“延年益壽不老丹”,收錄于清代名醫沈金鰲的《沈氏尊生方》。后來,廣州中醫藥大學的羅元愷教授對其進行了改良,并制了中藥。康壽丸的配方包括何首烏、地黃、地骨皮、地黃、茯苓、天冬、麥冬和人參。何首烏眾所周知,它有烏發的功效,原理就是補肝腎。當肝腎充足時,頭發就會烏黑有澤,因為頭發的取決于肝的質量。經過制過的何首烏更補肝腎的力量,可以滋養髓腦,提高腦功能。方子中使用了兩種地黃,即生地黃和地黃。盡管它們是同一種植的不同部位,但形態和藥卻有很大差異。生地黃寒,地黃溫。生地黃能清熱涼,對于不足、虛火旺的況有幫助,因此人不容易睡或睡眠淺。生地黃還有清分里的熱的作用,并有滋的效果。在地黃出現之前,生地黃就是一種扁擔兩頭挑的藥材。后來,古人開始用九蒸九曬法炮制生地黃,這樣生地黃就從寒變溫,也變為黑,質更黏膩,滋的能力更強。除了兩種地黃,康壽丸還包括麥冬和天冬。盡管它們只差一個字,但功效相似,都有補益作用,可以補生津。麥冬心肺,天冬肺腎,可以同時補充肺和腎,藥和功效上都比較接近,搭配使用可以取長補短。地骨皮是枸杞的干燥皮,枸杞的果實能滋補腎,而皮則專門清虛熱。茯苓是常用的祛藥,腎主水,調節水代謝,如果代謝不好,就會有氣產生,氣會阻礙補藥的進,茯苓可以利水滲,消除阻礙,保證滋的順利進行。最后是人參,屬于多年生植,積累了富的氣,以藥,所以可以補元氣,補生命之。當氣足時,進的津就能固定住。再次強調,康壽丸適用于氣兩虛、兩虛引起的瘦弱、神疲乏力、眩暈健忘、失眠多夢、多汗、干咳痰、心悸氣促、腰膝酸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