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界有許多名將,古代的猛將如三國時的關公舞大刀和唐代的程咬金揮板斧,以其銳不可當的氣勢而聞名于世。在中醫領域,我們也有一位威震藥林的猛將軍——大黃。他以推陳致新、善攻善戰、無所畏之、定禍而致太平的功績,被尊稱為將軍。宋代詩人范大在《詠大黃》中描繪了大黃壯的、高挑的植株和寬闊的葉子,將其比喻為一位蓮花面的將軍,能平定疾病的禍。大黃作為藥在中國已有約4000年的歷史,幾乎所有古代醫書都對其有所闡述。

大黃是一種能補、能和、能緩的藥。他如同一位銳不可當的將軍,能夠直達下焦,深分,無堅不破,滌積垢,有犁庭掃之功。《本草正義》形象地形容大黃的功效,他迅速善走,能夠除邪而不傷正氣。《醫學傳心錄》也贊譽大黃為“滌之將軍”。大黃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幾乎所有的古代醫書都有關于他的記載。

與大黃相反的是一些守而不走的藥,喝下去后走得特別慢,甚至會在某個地方守一陣子。比如甘草,他能與諸藥和解百毒,因其平而著名。甘草被稱為中藥界的“國老”,應用十分廣泛,有“十方九草”“無草不方”之說。甘草的最大特點就是甘字,有至甘純甘之品質,其所有功效都與甘有關:補虛、緩急、解毒、調和。甘草的應用效果與其他藥的配伍有關,如與附子同用可以緩和其燥熱之,與石膏同用可緩和其寒涼之,與干姜和黃連等溫熱之藥同用則可以調和寒熱。在大黃甘草湯中,甘草作為主要藥與大黃的甘緩調和之切相關。

大黃甘草湯是東漢醫家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提出的方劑,用于治療胃腸實熱嘔吐的病癥。該方劑主要由大黃和甘草組,大黃負責滌腸腑實熱,甘草則緩中益胃。甘草在此起著兩個重要的作用:一是保護脾胃,因為大黃對脾胃有一定的刺激和損傷,甘草可以起到保護的作用;二是調節大黃的瀉下速度,使其更加緩和而全面地滌腸腑。甘草和大黃的合作,可以說是天,相輔相,平衡有度,展現了中藥配伍的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