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染是一種常見病,其主要特征是夜間咳嗽。治療這種況相對較為困難。從1990年開始,我使用益氣養、化痰止咳的原則,并自擬夜咳湯治療了100例患兒,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在我將總結如下。

我們的研究對象全部為門診病例,其中男54例,46例。年齡最小的患兒為6個月,最大的為13歲。病程最長的為4周,最短的為1周。所有患兒在接抗生素和化痰止咳藥治療后仍出現夜間咳嗽。其中,有54例為支氣管肺炎,37例為支氣管染,9例為反復呼吸道染。

夜咳湯的組為:知母、貝母各5g,前胡、冬花、玄參、生地各6g,黨參、黃芪各10g,麥冬9g。據需要進行加減:偏熱加黃芩6g,銀花8g,魚腥草10g;偏寒加麻絨3g,防風6g;痰多加橘紅、茯苓各6g,半夏3g。將所有藥材用蜂炙后加水300ml水煎服,每日服用3次,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

在100例患兒使用該藥2至3劑后,有87例痊愈,11例有效,2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8%。以翟某為典型病例,他是一名6歲的男孩,主訴咳嗽已持續1周。患兒在1周前冒后出現咳嗽,并伴有發熱,溫波在38℃左右。經過抗生素治療,病有所好轉,但患兒仍出現劇烈的夜間咳嗽,多種治療方法均無效。經過服用夜咳湯3劑后,患兒痊愈。

觀察咳嗽的時間、節律和質等容是十分重要的。兒的臟腑,形氣未充,稚,外咳嗽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損傷肺和肺脾氣虛。兒在呼吸道染過程中,夜間咳嗽是其主要臨床特征,其機理是因為余邪未盡,損傷脾肺氣。然而,臨床上辨證施治卻相對困難,因為夜間咳嗽的辨證往往被認為是虛寒和飲食積滯于三焦,而午后咳嗽則被認為是虛的表現。然而,在臨床中,我發現夜間咳嗽大多表現為夜間陣發、痙攣的咳嗽,部分患兒為單聲咳嗽,無痰或痰。但由于兒科患者往往難以清晰表達癥狀,他們本人和家屬往往無法清楚描述患兒是否伴有手足心煩熱、發熱咽干痛、疲倦乏力等伴隨癥狀。臨床觀察中也不一定備舌紅和剝苔等相關癥狀。因此,在治療中不必拘泥于舌和氣虛等相關癥狀,而是運用益氣養、化痰止咳的方法,使用夜咳湯進行治療。夜咳湯中的麥冬、生地、知母滋養肺,清除余邪,滋不留邪;黨參、黃芪這兩味藥則補肺益脾;貝母、冬花、前胡則有化痰止咳的作用;而蜂有健脾潤肺的功效。在部分病例中,可以增加黨參、黃芪的劑量以加強健脾益氣的作用。

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夜咳湯對于兒呼吸道染中的夜間咳嗽有顯著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