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醫保改革一直備爭議,許多人對每月返款個人賬戶上的金額減到不滿。盡管門診費用可以報銷,但是設置了門檻費,對于許多老年人來說,新醫保改革并不劃算。那麼,醫保的門檻費和報銷如何計算呢?

醫保的門檻費類似于購的滿減活:只有在門診部消費累計達到幾百或上千元的標準后,才能按比例報銷后續的看病費用。例如,某省的門診門檻費為1000元,報銷比例為30%。那麼,在門診消費達到1000元后,無論后續門診費用的大小,都可以按照30%的比例來報銷費用。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太多人對這一改革規定表示反對,最近許多地方的衛健部門都發出通知,宣布取消門診報銷門檻費,并且一些地區還順帶提高了門診報銷上限!例如在沈,門診報銷上限由原來的1800元提高到了5000元。在武漢,設立了682家便民診所,免收掛號費和咨詢費,以確保公眾可以在家門口就診和取藥,極大地方便了市區居民。南京宣布,本市職工和退休人員一樣,即使門診費未達到門檻費也能給予報銷,并且將門診費用的報銷上限提高到1.5萬元。而據《廣東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實施辦法》,廣東省在職和退休職工在普通門診就診時不再需要支付門診費用。

取消門檻費會產生什麼影響呢?盡管設置門檻費不太友好,但對于那些需要經常就醫的慢病患者來說,確實能到優惠。然而,如果按照大家設想的全面取消門檻費、不收取門診費用,這將導致大家都選擇“小病大治”,占了醫療資源,對真正需要就醫的患者不利。因此,取消門檻費需要在平衡患者利益和醫療資源管理方面進行權衡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