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氣最旺盛的季節,養氣可以使氣生發更旺,潛藏的邪氣更容易被驅散。如果夏天沒有注重養,到了冬天會到更怕冷,也更容易被寒邪傷到。因此,夏天是養氣的最佳時機,有助于度過寒冷的冬天。

一、29種補氣的中藥

1. 鹿茸:壯腎,益,強筋骨,調沖任,固帶脈,托瘡毒。

2. 鹿角:補腎助

3. 戟天:補腎,益,強筋骨,祛風

4. 羊藿:溫腎壯,強筋骨,祛風

5. 仙茅:溫腎壯,強筋骨,祛寒,溫脾止瀉。

6. 補骨脂:補腎助,固尿,暖脾止瀉,納氣平

7. 益智:溫腎助,固尿,溫脾止瀉,開胃攝唾。

8. 海狗腎:暖,益補髓。

9. 雄蠶蛾:補腎助,固,止

10. 海馬:補腎壯,活散結,消腫止痛。

11. 蓯蓉:補腎,益,潤腸通便。

12. 鎖:補腎,益,潤腸通便。

13. 冬蟲夏草:益腎壯,補肺平,止化痰。

14. 蛤蚧:助腎,益,補肺氣,定嗽。

15. 菟子:補腎固,養肝明目,止瀉,安胎。

16. 沙苑子:補腎固,養肝明目。

17.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18. 續斷:補肝腎,強筋骨,止安胎,療傷續折。

19. 韭菜子:溫補肝腎,壯

20. 起石:溫腎壯

21. 核桃仁:補腎益肺,納氣定,潤腸通便。

22. 胡蘆:溫腎助,祛寒止痛。

23. 附子:回救逆,補火助,散寒止痛。

24. 桂:補火助,散寒止痛,溫經通脈。

25. 干姜:溫中散寒,回通脈,溫肺化飲。

26. 吳茱萸:散寒止痛,疏肝降逆,助止瀉。

27. 丁香: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

28. 黃芪:補氣升,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

29. 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安神益智。

二、補藥使用注意

每種補藥的作用不同,而且每個人的況也不同,所以使用補藥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 不要過度消耗氣。

2. 在增添氣的同時,要補充氣和

藥使用時,應該注意不要過度使用。例如,雄蠶蛾能壯,但過度使用會導致縱過度,傷害氣。因此,在使用補藥時,應該同時補充補腎和補的藥,以保持平衡。

三、要養,不要補

《黃帝經》中提到:“火生氣,壯火食氣”。火指的是小小的火,能讓有生機,壯火則消耗人的津,對有害。所以,我們應該養氣而不是過度補充氣。區別在于,養氣是一個慢過程,而補氣是一個快過程。

四、養的4個小方法

1. 飲食養:可以嘗試當歸生姜羊湯,其中的當歸補,生姜溫中和胃,羊溫補氣。這種湯可以益氣補,散寒活,適用于冬天怕冷、手腳冰涼的人。對于虛或輕度虛的人,可以加一些滋補脾的山藥和下氣的蘿卜,以防止補過度引起上火。

2. 泡腳養:睡覺前用熱水泡腳,可以驅散寒邪,提高抵抗外邪的能力。還可以加一些中藥如生姜、干姜、花椒、艾葉、紅花、菖等,增加補和溫通的效果。

3. 運:早晨起床后可以進行一套中醫養生功法,如八段錦、太極拳、五禽戲等。在呼吸和運的活,放松筋骨,暢達志,神飽滿地迎接新的一天。

4. 艾灸養:艾灸有驅寒溫通、活通絡、鼓舞氣的效果。它以緩慢的溫度滲,不像夏天的毒太(壯火),而像冬天的暖火)。例如,艾灸足三里可以補益脾胃、溫通經絡、調和氣、驅邪防病;艾灸中脘對胃部疾病和胃寒嘔吐等有很好的效果;艾灸關元能調理氣、補腎固,使人元氣充足。艾灸時間一般為10到15分鐘。

夏天養,冬天度過輕松

夏天是氣逐漸上升的季節,也是氣最旺盛的時候。古人說過,春夏養,秋冬養。如果在夏天注重養,可以使氣生發更旺,潛藏的邪氣更容易被驅散,從而為冬天的到來做好準備。因為虛的人如果夏天沒有注重養,到了冬天會到更加難過,更怕冷,也更容易被寒邪傷到。

文章列舉了29種補氣的中藥,并提到了補藥使用時的注意事項。每種藥的作用不同,每個人的況也不同,因此需要況選擇合適的補藥。同時,補藥使用時需要注意不要過度消耗氣,并且要同時補充氣和,以保持平衡。

文章還強調了要養,不要補的原則。補是快的,養是慢的。養氣是一個慢過程,需要持續的注意和努力。而過度補則會消耗的津,對有害。

最后,文章給出了4個養的小方法:飲食養、泡腳養、運和艾灸養。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夏天養,度過寒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