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化尿是一種有效的治療尿酸結石的方法。通過使用枸櫞酸鉀或鈉,或者碳酸氫鈉,可以糾正尿的酸化,使尿的pH值升高,從而部分溶解尿酸結石。此外,枸櫞酸鉀還能降低尿中鈣的排泄量,從而降低鈣結石形的風險,因為低尿pH也是鈣結石形的風險因素之一。對于腎臟功能不全或不能耐枸櫞酸鉀的患者,可以使用枸櫞酸鈉或碳酸氫鈉作為有效的替代治療,但同時會增加鈉的負荷,導致尿中鈣的排泄增加。
目前,還沒有前瞻的隨機臨床試驗評估堿化尿藥在預防或溶解尿酸結石方面的作用。但是有兩項研究評估了堿化尿治療在預防尿酸結石復發方面的作用。這兩項研究分別由Pak和Rodman主持。Pak和他的同事給予18名患者(其中6名為尿酸結石患者,12名為尿酸和鈣鹽混合結石患者)每天30-80mg的枸櫞酸鉀,平均治療時間為2.78年。研究結果顯示,尿的平均pH值從5.3升高到6.19,不溶解尿酸的水平明顯下降,平均結石形率從1.2個/人/年降低到0.1個/人/年,緩解率達到94%。Rodman對17名尿酸結石患者或因結石而反復出現腎絞痛的患者進行了研究,他們每隔一天口服鉀堿(枸櫞酸鉀或碳酸氫鉀),平均治療時間為2.5年。患者通過短范圍的pH試紙監測尿的pH值,發現平均尿的pH值為6.8,在試驗過程中沒有出現結石復發。
對于有痛風質的患者,治療的目標是將尿的pH值提高到高于5.5,最好在6.5-7.0之間。過去,使用碳酸氫鈉或聯合鈉、鉀的堿制劑可以堿化尿。鈉的堿制劑通過提高尿的pH值可以增加尿酸的溶解,抑制尿酸結石的形,但這些藥可能會增加含鈣結石(如磷酸鈣或草酸鈣)的形風險。枸櫞酸鉀有良好的堿質,同時又可以避免含鈣結石的形,因此有優勢。為了維持尿的pH值高于6.5,需要足夠的枸櫞酸鉀劑量(每天30-60mEq,分兩次或三次口服)。應避免尿的堿大于7.0,因為pH值越高,形磷酸鈣結石的風險就越大。如果尿酸排泄增加或存在高尿酸癥,應增加別嘌呤醇的劑量(每天300mg)。堿化尿治療的目標是使尿的pH值在6.0和7.0之間,因為當尿的pH值高于6.1時,不溶解的尿酸結石數量會大大減,而當尿的pH值低于7.0時,可以減磷酸鈣結石的發生。一般建議起始劑量為每天20-40mEq,分2-3次服用。
然而,乙酰唑胺是一種碳酸酐酶抑制劑,其療效比枸櫞酸鉀和枸櫞酸鈉更強,可以提高尿的pH值,但同時會導致代謝酸中毒,使尿中的枸櫞酸含量降低。枸櫞酸鉀和鈉堿通常有較好的耐,其主要副作用是腸道反應,包括惡心、胃脹和/或腹瀉。餐后服藥可能可以減輕這些癥狀。枸櫞酸鉀很引起高鉀癥,但在腎功能不全時易發生,因此腎功能不全是忌癥之一。
研究表明,胖患者患上尿酸結石的風險增加,這可能是因為與正常重的患者相比,胖患者產生更多的酸尿。兩個國最大的結石中心的數據顯示,尿的pH值與重呈直接關系。隨著重的增加,尿的pH值降低。這一發現顯示與飲食無關,但可能與胖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增加有關。糖尿病會損害氨的分泌,這會導致尿酸結石形的增加。如果胖是結石的一個危險因素,那麼減重飲食對結石的形有什麼影響呢?目前還沒有長期的臨床研究證明飲食與結石形之間的關系。但有證據顯示,堿療法可以顯著降低酸中毒和低碳水化合、高蛋白飲食對結石形的可能。胖是結石形的獨立危險因素,尤其是在患者中。胖患者有較高的尿酸結石風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的飲食會增加結石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