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是一味神奇的中藥,與大禹治水有著特殊的淵源。據傳說,大禹治水時常將吃剩的余糧忘在旅途和江河之中,從而使得這些地方生長出一種奇異的草藥,人們為了懷念大禹,將這種草藥取名為“禹余糧”,即土茯苓。土茯苓又有別名禹余、草禹余糧、仙糧、冷飯團、飯,這些別名包含了大禹治水艱辛歷程的深層含義。

土茯苓是百合科植葉菝葜的干燥。它有解毒、除、通利關節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拘攣、筋骨疼痛,以及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等疾病。土茯苓被譽為治療梅毒的要藥,許多梅毒的驗方中都含有土茯苓。此外,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土茯苓還能預防痛風、保護心臟、健脾養胃,并用于治療胃炎。

在日常飲食中,土茯苓也很常見。它常被用來煲湯,如苓膏就是用土茯苓和甲制作而的甜品,有滋潤燥、降火除煩、清利熱、涼解毒的功效。土茯苓還可以與其他食材搭配,如牛大力土茯苓豬骨湯、土茯苓五指桃烏湯、土茯苓淮山鴿子湯等,這些湯品不僅味,還有活絡潤肺、平肝補腎、溫補腎、通絡利等功效。

野生土茯苓非常珍貴,不僅因為它的藥用價值,更因為它的難以采集。土茯苓的大多深埋地下1至2米,野生資源越來越稀,一株藥用土茯苓需要四年以上的生長周期。因此,我們應該珍惜土茯苓的資源,同時也要恩每一位中醫中藥人對中醫藥事業所做出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