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新聞辦公室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國家醫保局局長胡靜林、副局長施子海、李滔、黃華波在會上介紹了過去五年的發展果,并了下一步的計劃。的信息,今年已經進行了第八批藥品集采,并計劃在此基礎上開展第四批高值醫用耗材的集采,主要針對眼科和骨科的產品,同時還將適時開展新批次的藥品集采。在地方層面上,將重點開展省際聯盟采購,包括化學藥、中藥、干擾素以及神經外科耗材和外診斷試劑等。國家醫保局將與相關部門加強對集采產品的質量監控和供應保障,推醫療機構優先采購和使用中選產品。預計下半年,以省際聯盟為主的帶量采購將為重點,藥企將在省際聯盟采購上投更多力。此外,支持創新也為國家醫保局在發布會上屢次提及的關鍵詞。醫保對新藥的支出從2019年的59.49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481.89億元,增長了7.1倍。在過去五年中,醫保收和支出都在不斷增加。醫保局局長胡靜林介紹說,年度總收由2.14萬億元增長至3.09萬億元,年度總支出由1.78萬億元增長至2.46萬億元。整來看,醫保支出的增加并不是普惠的,而是通過集中帶量采購降低藥品價格,減輕醫保負擔。通過制度化常態化的集中帶量采購,醫保局功降低了藥品和耗材的價格,累計減負約5000億元。醫保的目標不僅是減支出,更是讓錢花得更值、更有效率。在醫保目錄中,現在療效不確切、容易濫用的輔助藥品越來越,取而代之的是治療重大疾病和慢病的藥。通過凈化醫藥行業生態,醫保局不斷推集中帶量采購,藥品和耗材的虛高價格,促進醫藥企業的創新力。醫保支出的增加主要用于滿足民眾更高層次的醫療需求,越來越多的創新藥被納醫保目錄。在過去五年中,醫保目錄新增了618種藥品,涵蓋了新冠染、腫瘤、心腦管疾病、罕見病、兒用藥等領域。上市新藥納醫保目錄的等待時間從過去的平均近5年短至不到2年,超過80%的新藥能夠在上市兩年醫保。醫保對新藥的支出從2019年的59.49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481.89億元,增長了7.1倍。國產創新藥也益良多。參與醫保談判的70個重大新藥創制專項藥品中,有66個談判功,功率達到了94%。未來,國家醫保局將繼續完善醫保藥品目錄管理,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好藥納目錄,提升參保群眾的用藥保障水平。此外,醫保大數據監管的效果也開始顯現。通過智能監控和大數據分析,醫保部門已經功拒付和追回了38.5億元的資金,占追回基金總數的26%。大數據監管的威力得到了驗證。今年5月1日,《醫療保障基金飛行檢查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其中明確提到,如果醫保部門通過智能監控或者大數據篩查發現醫療保障基金存在重大安全風險,可以隨時啟飛行檢查。然而,這種大數據監管是在尊重臨床的基礎上進行的。近期,國家醫保局公布了醫保智能審核和監控知識庫、規則庫1.0版,指導各省建立符合本省實際的細則。醫保智能審核將發揮更大的作用。醫保智能審核中,尊重臨床意見被特別強調。建設“兩庫”時要注意遵循醫學規律和適當干預的平衡,對于違法違規的診療行為,要加強監管和干預;對于涉及醫療合理類的規則,各地醫保部門要充分聽取醫藥機構的意見建議。鼓勵定點醫藥機構、行業學協會等提出符合標準要求的知識信息或對應規則,各級醫療保障行政部門可以將其納“兩庫”。違反政策限定類規則的運行結果是“明確違規”,可以自攔截違法違規行為;違反合理使用類規則的運行結果多是“可疑”,需要充分聽取醫藥機構的申訴意見后才能確定是否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