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兆偉教授是全國知名的中醫專家,擔任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和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同時也是江蘇省名中醫。他長期從事中醫脾胃病理論和臨床研究工作,并曾師從著名脾胃病專家張澤生教授和國醫大師徐景藩教授。單教授對于反流食管炎的治療有獨特的經驗,現在將其介紹如下,與同仁們共。
反流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種,指的是胃和十二指腸的容反流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病變,鏡下可觀察到食管黏破損,即食管糜爛和/或潰瘍。西醫認為該病的主要病因是抗反流防機制下降和反流對食管黏的損害作用。目前,西醫的治療主要是通過抑制胃酸、保護消化道黏和促進胃腸力等方法,雖然可以緩解癥狀或暫時治愈,但許多患者在停藥后仍會復發。
而中醫認為反流食管炎的病位在于食管,食管是胃的主要部分。《難經集注》稱之為“胃之系”,《醫貫》也提到:“咽系空,下接胃本,為飲食之路。”這不僅說明了食管的解剖特點,更說明了食管在生理上有、通暢的特,其氣機與胃相連,以通降為順。因此,反流食管炎的許多癥狀如“泛酸”、“反胃”、“噯氣”等都與胃氣相關,而“梅核氣”、“進食不暢”等癥狀則與志不暢有關。因此,該病的主要病機是胃氣上逆,總以氣病為主。
單兆偉教授在反流食管炎的治療中注重通降。脾胃位于中焦,是全氣機升降的關鍵。在反流食管炎的治療中,他以降為基礎,配合升清和升提的方法,使氣機流暢,避免壅遏。他采用以下三種方法:
1. 和胃降逆法:肝主疏泄,胃中氣機的暢通與否常常與肝的疏泄功能相關。因此,在降胃氣的同時,常常需要疏理肝氣。他常常使用旋覆花、代赭石、法半夏、枇杷葉、降香等藥。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降氣理氣的中藥能促進消化道蠕,增強胃腸道平的興,并調節自主神經,改善消化道的分泌和吸收功能。通過降胃氣的方法,可以緩解反酸、反流、噯氣等上逆癥狀。
2. 通腑導滯法:調理大腸氣機,保持大便通暢,以達到通腑胃降的目的。單兆偉教授常常使用枳殼(實)、生白、大腹皮、檳榔、決明子、萊菔子等藥。決明子和萊菔子是他最常使用的藥之一,決明子能潤腸通便、清肝明目,萊菔子能消食導滯、消積下氣。二者合用可以促進胃腸道的氣機,特別適用于年老弱,不宜進行大便通暢的患者。
3. 肅降肺氣法:肺手太之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再循胃口,上膈,屬于肺。肺和胃經脈相連,經氣相通,肺氣的宣降有利于胃氣的降和大腸的通暢。如果肺氣上逆,則會影響中焦的氣機升降。因此,可以通過宣肺肅肺的方法來治療肺氣失宣,從而使胃氣得以和降。常用的藥有紫菀、款冬花、杏仁、桔梗等,它們可以宣通肺氣和胃腸,特別適用于骨后悶塞等癥狀。
單兆偉教授在臨床中綜合運用這四種方法,既滋養分,又調暢氣機。他還創新地使用了“護法”。他將藕調糊狀,并加三七、白及等藥,使藥在藕糊劑的黏作用下停留在食管炎癥和潰瘍,增強食管黏對反流的防功能。藕有清熱涼的功效,三七能止、行瘀、定痛,白及有收斂、止和生的作用。這種方法對于熱癥狀如燒心、骨后灼痛、嘈雜等癥狀非常有效,也是潤養的一種拓展應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個人的質和病不同,本文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于案例中的病人當時的況。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進行中醫辨證診治,以免延誤病。單兆偉教授的治療方法在中醫藥領域有一定的經驗和獨特,可以為反流食管炎患者提供參考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