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們經常會聽到“多喝水”的提示。喝水這個看似簡單的小作中包含著許多玄機,那麼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和喝水才能更好呢?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于飲用水的選擇越來越多樣化。如今,能夠繞地球幾圈的不止是散發著香氣的茶,還有那些簡單清澈的瓶裝飲用水。消費者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越來越注重飲水質量,這也推了包裝水的銷量增長。從2011年到2021年,包裝飲用水的銷量逐年增長,但增速逐漸趨緩。2021年,我國包裝飲用水的銷量為508.06億升,同比增長5.11%。

按照水質的不同,一般的瓶裝水可以分為四大類:純凈水、天然水、礦質水和天然礦泉水,這四類都屬于“生水”飲用水。然而近年來,國一些品牌紛紛加了“水”市場,如今麥郎、農夫山泉、旺旺、康師傅等品牌都加了“水”行列。什麼是水呢?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GB19298)》,原料為生產用水的原水,經過超濾、納濾、反滲過濾技理,然后通過不低于100℃的理加熱殺菌工藝加工制的包裝飲用水被定義為“水”。簡單來說就是煮沸過的水。這些品牌看重了國人煮沸水后再飲用的習慣,同時也因為飲用水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水廠們不僅僅是做水的“搬運工”,還開始做起了“燒水工”。除了“水”,在線上和線下的商超里,飲用水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樣化。出現了各種高端水,它們聲稱水源更加優質,或者添加了礦質和微量元素。水廠們也在包裝上下足了功夫,瓶、配、字心設計。選擇多了,購買哪種水也為了一道難題。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指出,“水”相對于未煮沸的“生水”來說,更安全衛生。因為水煮沸后能夠消除水中的細菌和微生,但是在營養方面并不會有太大改變。喝白開水除了能夠攝氫氧化和微量元素外,還可以良好地調節溫和潤關節等。但是馬冠生教授也指出,目前還沒有相關研究證實“水”是否比“生水”更易于吸收,更有益于健康。

除了“水”,很多人也疑多喝礦泉水是否更有利于健康。實際上,水并不是人所需礦質的唯一來源。人對礦質的需求量相對較低,各種礦質和微量元素廣泛存在于各類食中,如谷、豆類、水果、蔬菜和堅果。只要保持平衡飲食,攝的礦質就能夠滿足人的需求。但是由于礦質的存在,礦泉水口更好一些。所以如果對口要求較高,可以選擇礦泉水作為日常飲用水。對于普通人來說,選擇喝什麼水并不需要過分糾結。

除了選擇喝什麼水,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科學喝水。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犯一些喝水的誤區。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誤區:

誤區一:口了才喝水。一般來說,當缺水時,漿滲會升高,從而刺激下丘腦中樞產生口。所以當我們到口時,往往已經是明顯缺水的信號,此時可能已經水狀態。因此我們要主隨時補水,不要等到非常口了才喝水。

誤區二:大口喝水更解。當大量出汗時,同時也伴隨著鈉、鉀等電解質的流失。這時如果快速大量地喝水,不能夠彌補電解質的損失,反而會稀釋,降低對水分的利用率,并對胃腸道和心管系統造額外的負擔。

誤區三:飲料可以代替水。飲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素等質,多喝會攝大量糖分,容易引發胖、糖尿病、齲齒等健康問題。

誤區四:睡前大量飲水。睡覺前喝過多水可能會導致夜間頻繁起夜,影響睡眠質量。而且第二天早上起來,眼睛也會浮腫。

要科學喝水,我們應該每天保證足夠的飲水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一般況下,一個年人每天的飲水量應該在1500-1700毫升之間。但是當冒、發燒等生病時,或者運后,可以稍微多喝一些水,以保持良好的新陳代謝狀態。需要注意的是,腎臟和心臟功能不好的人應該咨詢醫生確定飲水量。

其次,我們應該主喝水,并且要小口喝。量多次地喝水是比較好的習慣,最佳的喝水頻率是每半小時左右喝兩三口。除了勤喝水,我們還應該重點把握三個喝水時段: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約200-300毫升);睡前一小時喝一杯水;飯前喝一杯水。

最后,我們不要過分追求“多喝熱水”。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目錄,65攝氏度以上的熱飲被歸類為2A類致癌,很可能會導致癌癥。高溫的食會損傷食道黏,如果反復修復再損傷,就會增加癌變的風險。所以喝熱水既容易燙又傷,得不償失。

水是生命之源,細胞喝足水,的新陳代謝也能夠得到促進。無論選擇喝哪種水,只要掌握了科學喝水的方法,就能夠邁向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