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一個關于哄寶寶喝糖漿的視頻引發了廣泛討論,評論區竟然出現了超過9萬條評論。引發討論的焦點不是視頻本,而是關于“喝完糖漿后是否可以立即喝水?”這個問題。有一部分網友認為喝完糖漿不宜立即喝水,因為這樣會影響藥效;另一部分網友則認為喝水有助于促進藥吸收。那麼到底誰的觀點更可靠呢?在喝藥的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呢?這個問題確實很復雜,需要況進行討論。下面的科普文章將詳細介紹這個問題。

對于喝完糖漿后是否可以立即喝水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據實際所用的藥況進行分析。據《中國藥典》2020年版,糖漿劑的定義是“含有原料藥的濃蔗糖水溶”。糖漿劑之所以加蔗糖,主要是為了掩蓋藥的不良味道,改善口,增加口服藥的適應。對于某些含有可以直接作用于咽部的清涼止咳藥的止咳糖漿來說,建議在喝完糖漿后先不要立即喝水。建議等待15分鐘后再飲用量溫水,這樣可以使部分藥停留在咽部,盡快發揮功效。然而,對于那些只含有藥治療分而不含清咽利分的糖漿來說,服藥后可以立即飲用溫水沖洗口腔,這樣可以避免過多的糖分滯留在咽部刺激咽,同時也可以促進藥的吸收。例如常用的化痰藥鹽酸氨溴索糖漿。另外,對于一些糖漿劑來說,盡管它們很甜,但是藥味仍然比較濃郁。對于小兒來說,如果堅持不喝水,反而會引起反胃嘔吐,影響藥效。這種況下,喝完藥后立即喂食溫水可以緩解藥的不適口,減嘔吐的發生率。

除了糖漿類藥之外,其他藥在服藥時也有一些講究。有些藥不適合服藥后立即喝水,比如含片、舌下含服的滴丸以及口崩片、口溶等新型藥。這些藥需要在服用后一段時間不喝水,以充分發揮藥效。口腔潰瘍含片是通過藥直接接創面來發揮藥效的,所以如果服用后立即喝水,反而會影響藥效。口崩片劑型在進口腔后會在唾的作用下崩解,通過吞咽作就可以完給藥,不需要用水送服。此外,一些治療胃病、腹瀉的藥如枸櫞酸鉍鉀、蒙石散等,口服后會在胃部或腸道形保護發揮藥效,大量飲水可能會影響這種保護作用,所以用量水送服藥即可。另外,一些抗利尿藥也不宜多喝水,否則可能會導致水潴留,造健康安全風險。

然而,也有一些藥在服用后需要多喝水才能更好地保證藥效和提高用藥安全。比如降尿酸藥,特別是促進尿酸排泄的藥,如苯溴馬隆等,在服藥后應多喝水以促進尿酸的排泄,以免尿酸在尿路中積累,減引起尿酸結石的風險。除了降尿酸藥,一些促進排結石的藥也需要每天飲水2~3升,稀釋尿,促進結石排出。一些抗菌藥可能對胃腸道造較大的刺激,如四環素類藥、磺胺類藥、氟喹諾酮類藥等,在服藥后也應多喝水,以減對腸道或代謝對尿路的傷害。此外,退熱藥或者腹瀉補充電解質的藥,在服用后也應多喝水,充分補充水分,以減胃腸道刺激和水的風險。

另外,有很多朋友喜歡用熱水送服藥,覺得這樣才是正確的喝藥方式。然而實際上,并不是所有藥都適合用熱水送服。熱水可能會對某些藥分造破壞,從而減低或喪失藥效。益生菌類藥和口服活疫苗(如脊髓灰質炎糖丸)就不適合用熱水送服。此外,維生素C、B族維生素和阿莫西林類的抗菌藥也不宜用熱水送服。膠囊劑也不宜用熱水送服,因為熱水會破壞膠囊殼,影響用藥的安全和有效。對于這些藥,最好使用40℃以下的溫水或涼水送服,效果更佳。

最后,我們需要提醒大家,用白水送服藥是最安全的方式。各類飲品,包括果、茶水、咖啡、牛和酒等都有可能對藥的藥效產生影響。特別是西柚果,其中含有抑制肝藥酶的呋喃香豆素,會使他汀、降藥等多種藥的濃度大幅增加,增加用藥風險,需特別注意。此外,茶水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與某些藥結合會影響藥效。牛中的蛋白質會與某些藥凝塊,影響吸收,增加胃腸道負擔。如果不確定藥與上述飲品之間是否會相互影響,用溫開水送服藥是最安全的方式。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科普中國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