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以來,肺炎支原染和流病例不斷增加,兒、青年甚至人都相繼到影響。據江蘇省公布的報告傳染病疫況顯示,9月份共報告發病的丙類傳染病中,超過1/3的病例為流。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通報也顯示,10月份報告的法定傳染病病例中,流、手足口病和新冠病例位居前三位。多種呼吸道傳染病番來襲的原因何在?公眾又該如何做好防護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9月發布的《中國流疫苗預防接種技指南(2023—2024)》中指出,2023年2月中旬至4月底,我國可能會迎來一波以甲型H1N1亞型為主的流流行季,其強度略高于新冠疫前的自然流行年份。與此同時,新冠疫仍將持續一定水平,今冬明春可能會面臨新冠、流等呼吸道傳染病互或共同流行的風險。近期的報道也指出,今年各地的呼吸道疾病都有所上升,尤其是像流、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混合染的病例不在數,其中肺炎支原染仍然是家長們關注的重點。

針對這種呼吸道傳染病猛烈來襲的現象,前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王晨在撰文中分析稱:“保持社距離、戴口罩和廣泛的封控,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人與人的接,切斷了病毒傳播鏈。但是,人類的社會屬決定了疫封控不可能永久延續,一旦封控解除,恢復正常社會活,傳染病傳播鏈條自然也就重新建立起來。對于一些傳染病來說,染機會的缺失對人類并非好事,會對整個人群產生負面影響。”他還指出,人染病毒后,免疫系統的抗會迅速下降,通常只在一個流行季節有效。預防新冠病毒的措施(如戴口罩)導致新冠之外的呼吸道染病例數也顯著減,這導致了對這些病毒的自然免疫水平降低。當染機會長時間缺失后,人群的免疫屏障變得脆弱,對弱勢群的保護作用不足。因此,嚴格的新冠病毒防護措施解除后,這些病毒會再次傳播并染脆弱和未接過這些病原的人群,導致更多的嬰兒和染。

總結上述觀點,過去三年來,戴口罩等防護措施減了呼吸道疾病的染機會,但同時也降低了人對流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等病原的自然免疫水平。當染機會缺失一定時間后,人群的免疫屏障變得脆弱,呼吸道變得容易染。面對今冬明春肺炎支原、流、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病互或共同流行的風險,我們仍需堅持必要時戴口罩、做好手衛生、勤通風、多鍛煉、及時接種疫苗等“老一套”的防護措施,以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針對肺炎支原染的預防,北京兒醫院呼吸一科主任徐保平表示,雖然目前尚無針對支原肺炎的疫苗,但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對于避免染至關重要。學校、兒園等場所應確保通風消毒,避免聚集染。

對于流的預防,《中國流疫苗預防接種技指南(2023—2024)》建議所有6月齡及以上且無接種忌的人都應接種流疫苗。特別是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種或多種慢病的人群、孕婦、6個月至5歲兒等8類重點和高風險人群應優先及時接種。對于流病毒滅活疫苗,6個月至8歲兒首次接種時應接種2劑次,間隔不于4周;之前已接種過1劑次或以上流疫苗的人只需接種1劑次;9歲及以上兒人無論是否接種過流疫苗,僅需接種1劑次。對于流病毒減毒活疫苗,不論是否接種過流疫苗,僅需接種1劑次。鑒于今冬明春多種呼吸道傳染病互或共同流行的風險,該指南建議18歲及以上人群可在1次接免疫服務時,分別接種滅活流疫苗和新冠疫苗。18歲以下的人群則建議流疫苗與新冠疫苗接種間隔大于14天。

在面對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風險時,我們應保持警惕,做好個人防護措施,以減染的風險,并及時接種疫苗以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