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西省人民醫院(南昌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迎來了一位昏迷狀態下已行氣管管的22歲男大學生。這位患者有顱腦外傷后并行氣管切開的病史,在外院接氧治療后出現了嚴重呼吸困難和神志不清。送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后,患者急進行了氣管管,并轉了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氣分析顯示,患者二氧化碳分高達150mmHg,即使進行了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患者仍然頻繁咳嗽,呼吸機顯示氣量始終在100-200毫升,峰最高可達55cmH2O。在這種況下,科室醫護人員立即進行了支氣管鏡檢查,發現患者氣管導管前端有嚴重的芽組織堵塞氣道,纖細的支氣管鏡也難以通過。再次檢查氣后發現,患者的二氧化碳已達198mmHg。患者的病非常危急,必須立即采取措施打通患者氣道。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吳西雅主任醫師團隊認為,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急需進行手在其主氣道放置金屬支架,以解除患者主氣道梗阻,才有糾正呼吸衰竭的機會。然而,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患者無法離呼吸機,也不能到氣管鏡室,只能在床邊置支架。但床邊氣管鏡并非治療鏡,甚至連可過活檢孔的支架都無法進,也缺乏引導源,因此支架的置一時難以實施。然而,患者已經昏迷近6小時,持續的二氧化碳潴留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也影響了患者的意識恢復。因此,吳西雅醫生立即決定不能按傳統方法置支架,只能將支架置從原氣管切開孔道進,同時床旁支氣管鏡從氣管管進做為源。然而,患者的氣道分泌多,芽組織容易出,且氧不穩定,在視野不清的況下,吳西雅醫生依靠自己富的作經驗和嫻的技功釋放支架,并調整好位置。患者的氧趨于穩定,重新置氣管切開導管至支架功拔除氣管管,挽救了這位年輕人的生命。

后一小時,患者呼吸機參數下調,二氧化碳分恢復正常。12小時后,患者清醒,能夠配合做簡單的指令作。在醫護人員的心診治和護理,以及經過10余天的高氧治療后,患者最終康復出院。整個搶救過程中,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團隊齊心協力,在危急關頭能夠另辟蹊徑,打破傳統束縛。他們歷經數次氣管鏡更換,用時將近2個小時,最終完了床邊經氣管切開孔道支架置。這次挑戰是一次全新的嘗試,也現了呼吸介及重癥團隊高超的介和應急搶救能力。以上容由江西省人民醫院(南昌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提供,通訊員為樂熙文和羅珊,編輯為黃萌楣,審校為謝濤,核發為戴利紅。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