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贊同“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的觀點?當您冒時,您會選擇藥治療還是輸?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了合理用藥十大核心信息,其中一條就是“能注不輸,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這曾經是醫學的基本原則。然而,在現實中,況往往相反,很多人在生病的第一時間選擇的不是藥治療,而是輸。每到換季時,大小醫院的輸室都了最忙碌的地方。據數據顯示,中國是輸大國,人均每年約輸8瓶,遠超發達國家。那麼,為什麼大家如此喜歡輸呢?
原因很簡單,藥治療的效果較慢,而打針又相對較疼,相比之下,輸相對較為舒服且效果較快。但是,您是否了解輸的危害呢?相對于藥治療,輸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高得多。據2011年國家藥品不良監測報告,藥不良反應事件的給藥途徑主要是靜脈注,每年因不安全注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其中,每年約有20萬人死于藥不良反應,保守估計,每年我國至有10萬人在輸后喪生。在國外,醫生對于輸的決定非常謹慎,如果一位醫生每年的輸量很高,那麼他有可能面臨被吊銷醫療執照的風險。然而,在國,如果醫生在診斷后認為不需要輸,很多人還會認為醫生不負責任,甚至埋怨醫生,這進一步加劇了“輒輸”的現象。
因此,王藥師建議,我們不應忽視整個輸過程,也不應在患病時一味地只考慮輸,或者一味地拒絕輸。我們應該據病與醫生進行討論,理聽取醫生的建議,合理選擇藥治療和輸。我們應該明白,藥治療和輸都有其適應癥和忌癥,只有在合理的況下使用,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護我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