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吃飯吃太晚,對不好”,但是有什麼不好呢?同樣的食,早點吃和晚點吃,真的會有不同嗎?為了搞清楚不同時間吃飯對的影響,科學家們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和試驗,結果發現確實有差別。

先前的研究已經證明,在活躍期進食可以在攝量不變的況下,消耗更多的熱量。而哈佛大學布萊醫院的研究人員在權威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上發表的一篇研究中發現,進餐時間延后與胖之間存在聯系。通過隨機叉試驗,他們發現進食時間延后會增加,改變食調節激素的分泌,減日間能量消耗,以及改變調節脂肪生和分解相關基因的表達。簡單來說,吃飯晚會導致你在多個方面變胖。

首先,吃得晚會讓第二天的食激增。研究者發現,晚進食的試者胃里掌管的激素(素)明顯增加,而讓人有飽腹的激素(瘦素)減。這使得大幅增加,甚至可以增加34%。也許你有過這樣的驗,如果前一天睡前吃了夜宵,第二天醒來會覺很,肚子特別空虛,這并不是你的錯覺,而是與食相關激素的變化有關。此外,試者還普遍反映,他們對高碳水化合、大魚大和重口味食變強了。

其次,吃得晚會降低第二天的新陳代謝。晚進食的試者們在后續24小時的核心溫明顯降低,這意味著用來維持溫的熱量減,基礎代謝下調了。監測數據顯示,能量消耗減了約5%,相當于約41大卡至68.8大卡,相當于走路15分鐘消耗的熱量。這可真是虧大了!

最后,吃得晚會讓脂肪更容易囤積。研究者通過提取試者的皮下脂肪組織,并觀察分子水平上的變化,發現晚進食時,脂質分解相關的基因表達減,而脂質合相關的基因表達增加。簡單來說,脂肪分解變而合變多,導致脂肪在囤積。尤其令人沮喪的是,實驗中的“晚進食”方案僅按照16:8輕斷食法執行,但是很多人除了吃飯晚,還經常吃各種零食、可樂茶和炸的代謝變化可能更加明顯。

為什麼只是吃了頓夜宵,或者晚飯吃得晚了點,就會給帶來這麼多糟糕的影響呢?這是因為在兩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我們人類的適應了地球的明暗循環,并在基因中編碼了置的生鐘,存在于各種、組織、細胞中,不斷調整我們的分泌和代謝。不規律的作息和吃飯時間就像是一段錯誤的程序代碼,干擾著我們整個的程序。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各種加班、夜班和應酬讓“幾點吃飯”這個問題很多時候并不能由自己說了算。很多人的進食時間整個后移,晚飯推遲到了七八點鐘,晚上了再吃夜宵。如果讓你晚上不吃東西,真的太難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盡量把吃飯時間往前推,最好在睡前4小時吃完最后一餐,為留出足夠的靜息時間。至于夜宵,偶爾一兩頓問題不大,但如果為常態,就會到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