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這個病已經流傳千年,所以治療耳鳴的方子也是從古代就有的。盡管古人對于這種病癥的了解不如現代全面,但現在很多中醫用的方子都是在古代方子的基礎上,據病人的實際況進行辯證加減。對于頑固耳鳴,有一位名醫早在千年之前就告訴了我們答案。今天就和大家分析一下這個方子。

這個方子實際出自王清任的《醫林改錯》,是典型的活通竅湯的方子。方子的分包括赤芍、地、川芎、莪、黨參、桃仁、紅花、牛膝、丹參、老蔥、紅棗。這個方子適用范圍很廣,可以針對多個因為氣瘀堵導致的病癥,其中之一就是耳鳴。通過醫案來分析這個方子對于耳鳴的改善過程。

有一個患者,耳鳴已經持續了大約2年的時間,發作時間和頻率并不太明顯。他之前嘗試過西藥和中藥進行調理,一度有所改善,但幾個月后又復發,讓患者到十分煩惱。除了耳鳴,他還有悶氣短的況,遇到不開心的事口悶疼,有時候會焦慮,控制不住自己的緒,還有失眠的況。他冒后耳鳴的聲音變大,耳朵里還有點刺痛,這些癥狀一直沒有消失,所以才尋找中醫進行調理。

通過觀察他的舌質,發現舌質暗紅,舌邊還有淤點,苔薄脈弦。辯證認為他的病屬于淤氣滯,阻塞了耳竅。中醫上講“脈道不通,氣不往來”,意思是和氣應該在正常流通。如果塊,就會堵塞管,導致氣不能正常上升,無法充盈耳竅,從而引發耳鳴。患者除了耳鳴,還常悶、心口刺痛,說明淤阻塞了氣的暢行,緒不能完全得到抒發,容易焦慮,進而引發口悶痛。

因此,中醫的調理思路是從活化瘀、益氣補手。王清任的方子中的赤芍、川芎、桃仁、紅花都是活行氣化瘀的藥材,可以幫助打開被阻塞的脈道,讓氣正常通行,滋養耳竅。老蔥富含富的維生素C,可以舒張小管,促進循環。丹參和莪也有活化瘀宣通行氣的作用。牛膝則引下行,讓污濁的塊排出外。黨參、黃芪和地則補充氣。這個方子通過活化瘀、行氣的功效,對改善該患者的耳鳴有不錯的效果。

隨后患者來復診,他口悶痛的況消失不見,耳鳴聲音也在慢慢減小,其他不適的癥狀基本上已經消失。隨后,我給他調整了藥方,并復用一段時間后,病癥沒有復發。然而,這個方子只適合因為氣瘀堵造的耳鳴,其他病因導致的耳鳴不適用。

如果你有以下幾種耳鳴況,但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可以留言告訴我,我可以幫你看看,遠離耳鳴的困擾:

1. 耳鳴聲如蟬鳴,遇勞加重,逢夜加重;

2. 眼干眼,常覺得口中干

3. 指甲干枯、無華;

4. 腰膝酸,不耐久勞,坐的時間長了也會覺得不適;

5. 頭暈,失眠,半夜容易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