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領域,有句古話說:“法于往古,驗于來今”。這句話準確地反映了古今醫家在取得醫學就方面的經驗。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學技的進步,現代醫學對疾病的認識和命名與古代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當我們學習古代醫學文獻和前人的經驗時,必須認真察,才能做到古為今用,有助于祖國醫學的繼承和發揚。

宋代醫學家許叔微在他的名著《普濟本事方•卷三•風痰停飲痰癖咳嗽門》中記錄了他用單味蒼治療“癖囊”的經驗。許叔微年輕時勤好學,經常讀書寫作到深夜。他習慣于側向左邊寫字,導致飲食偏向左邊。當他深夜到困乏時,常常飲酒提神。他睡覺時喜歡向左側睡。起初并沒有什麼不同,但三五年后,他開始覺酒從左邊流下,伴有脅痛,食量減,十幾天不得不嘔吐酸苦水數升。許叔微自己判斷自己患上了“癖囊”,就像潦水流到窠臼一樣,清者可以流,濁者停留。因此,他采用燥脾以勝、崇土以填窠的方法,摒棄了通常使用的補、利藥,只服用蒼。經過三個月的治療,病癥果然消除。從那時起,他一直堅持服藥數年,不再嘔吐,膈寬暢。他的飲食和以前健康時一樣,頭暈目眩的癥狀也消失了,他可以在燈下寫下很小的字。許叔微認為這都是蒼的功效。

從許叔微對“癖囊”病的描述和分析來看,主要癥狀包括飲食不易消化,飯后到脹滿,噯氣,伴有泛酸,喜歡安靜,餐后喜歡躺下,口干但不喜歡多喝水。這種癥狀與現代的胃下垂病相當相似。為什麼單味蒼能夠治愈這種病呢?因為許叔微患的疾病機理是氣失宣暢,痰飲水氣長時間聚集不散,停留在胃腸中,所以使用溫化痰飲、健脾燥的蒼能夠達到治療效果。

那麼,單味蒼能否用于治療其他的胃下垂呢?金明淵老師說得很好:“要使醫學不斷發展,一定要法于往古,融會新知,驗于來今”。在金老的指導下,我按照許叔微的原意,給胃下垂患者服用單味蒼,每天15-20克,煎湯或用沸水浸泡,量頻繁飲用,就像喝香茗一樣,連續服用一到三個月,許多病人都獲得了良好的效果,這說明許叔微的說法是正確的。蒼能夠升清氣,除去癖囊,蒼苦溫,脾、胃二經,是燥健脾、解郁辟穢的重要藥

朱師在到許叔微用蒼丸治療“膈中停飲……,已癖囊”啟發后,也開始使用蒼飲治療胃下垂,效果出奇的好。朱師認為,《本事方》中所說的“脾土也,惡,而水則流,莫若燥脾以勝,崇土以填窠臼,則疾當去矣。”這確實有道理。脾虛的證候必然伴隨著氣,濁無法消化,清氣也無法上升。而胃下垂多屬于脾虛中氣下陷的病癥,因此常囑咐患者每天以蒼20克泡茶飲用。服用后并沒有傷化燥的副作用,因為它能夠幫助脾散

以下是兩個胃下垂患者的案例:

1. 孫XX,男,33歲,干部。1979年1月25日初診。他有胃疾的歷史,瘦長,肢無力,吃東西時到脘痛和脹滿,漉漉有聲,平躺稍舒服。消化系統鋇餐視顯示胃下垂,胃小彎在髂嵴連線下11厘米。舌苔薄淡,脈細。證明他患有脾氣虛弱,中氣下陷的病癥,治療應該健脾益氣,升舉陷。方:1.蒼20克,每天1包,泡茶飲用。2.炙黃芪10克,淮山藥30克,炒白15克,陳皮6克,炙升麻5克,柴胡5克,茯苓12克,炒白芍12克,炙甘草5克。共服用10劑。1979年2月1日:服藥后自覺脘部稍舒服,神也有所振,食漸增,除了沒有特殊況外,舌苔薄,脈細。由于藥已經奏效,繼續服用上述方劑10劑,然后單獨服用蒼50劑,所有癥狀都消失了,消化系統鋇餐視顯示胃小彎在髂嵴連線下3厘米。

2. 秦XX,,62歲,家庭主婦。1980年8月2日初診。已經有半年多的疾病,脘腹墜脹,食,大便困難。消化系統鋇餐視顯示胃下垂在髂嵴連線下7厘米。舌苔薄,舌紅,脈細弦。證明患有中虛氣滯,胃不足的病癥。治療應該補中行氣,兼益胃方:蒼20克,每天1包,泡茶飲用。炙黃芪15克,淮山藥30克,川石斛12克,炙金10克,刺猬皮10克,火麻仁12克,甘草5克。共服用45劑,癥狀平復。消化系統鋇餐視顯示胃小彎在髂嵴連線下2厘米。

通過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出,單味蒼對胃下垂有良好的療效。這證明了古代醫學文獻的重要,并且證實了金老的觀點,即醫學需要融會新知,結合過去的經驗,不斷發展。我們應該珍視古代醫學的寶貴經驗,以促進醫學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