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醫話題引起了廣泛討論。一些人認為古人壽命短,雖然缺乏證據,卻大言不慚地聲稱古人平均壽命只有三十歲左右。他們主要依據三個“王牌”來支持這一說法。首先是夭折率,雖然也缺乏證據,但他們敢于妄稱夭折率高達30%到50%。其次是清代皇子公主的壽命,然而這些數據大多來源于謠傳,并且皇宮和普通百姓的生存環境不可同日而語。最后,他們最常用的依據是杜甫的詩句:“人生七十古來稀”,以此來證明古人壽命極短。但是,我們需要對這一說法進行深的探究,看看“古來稀”到底有多稀,這個說法是否屬實。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黃帝經是如何論述古人壽命的。許多人認為黃帝經是偽造的,因為現代科學無法解釋古人壽命問題,因此得出了這樣的武斷結論。然而,通過一步步的證據梳理,我們可以判斷黃帝經所言是真是假。接著,我們來看看三皇五帝以及上古時期的一些人的壽命。這些都是可以查證的上古人,他們的壽命都在百歲以上,與黃帝經所述相符。對于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繼續探究古人壽命的更多素材。當然,有人或許會認為這些人都是傳說,沒有存在的證據。因此,我無法詳細列出每個人的事跡,畢竟有人只承認中華文明史只有三千年,對于這些人來說,無論怎樣闡述都是沒有用的。

接下來,我們可以看一看秦統一中國前后,歷史上眾多壽命高于七十歲的人,這也可以為本文增加更多注釋。在這里,我們可以看一看三教首領,以及能搜到的諸子百家各名人的年齡,進一步證明古人的長壽事實。大多數名家的壽命都在七十以上,除了韓非子壽命較短,但究其原因并非自然死亡,因此他的壽命只能作為參考,不能否認古人長壽的事實。

說了這麼多,一些“科學派”可能仍然不會相信。他們可能認為所有這些“名人”一定生活得很好,并得到最好的醫療。然而,我們看看孔子顛沛流離的一生,哪里有最好的生活和醫療呢?因此,我認為“人到七十古來稀”并不一定是事實,因為這一說法與黃帝經相矛盾,也與眾多史實不符。孔子曾說:“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不逾矩”,可見他并不認為七十歲是多麼可怕的年齡。此外,我們還可以看看古人對各年齡階段的稱呼,或許會有新的啟發。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稱呼只是農村人的稱呼,并不代表稀壽就是稀有之意。或許杜甫只是沿用了這個稱謂,而被后人誤解了。我們知道杜甫生活的年代正值安史之,戰對國家和百姓生活影響極大,因此戰期間的壽命較短也是事實。而當時資訊并不發達,很難全面了解古人壽命及生活狀態。因此,偶爾發個慨也在所難免。我們還是不要把那太當回事,用詩句做標桿,可能會影響你的判斷,并對歷史也產生深深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