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口腔保健的意識不斷提高,尤其是在口腔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背景下,非齲組織疾病和顳下頜關節紊病的發病率逐漸增加。在咀嚼過程中,牙表面到各種危險因素(酸蝕、磨耗、磨損、機械應力)的影響,導致牙組織緩慢喪失。目前,對牙齒磨耗、牙頸部非齲缺損和顳下頜關節紊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臨床表現和危險因素分析方面,但由于橫斷面調查的局限以及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容的差異,研究結果存在較大差異,臨床應用限。本篇文章綜述了牙齒磨耗、牙頸部非齲缺損和顳下頜關節紊病的流行病學研究現狀。

牙齒磨耗的流行病學特征:

牙齒磨耗是指在沒有菌斑、齲壞和外傷的況下,牙組織的損失,包括磨耗、磨損和酸蝕。牙齒磨耗在各個年齡段都可能發生,但在兒和青年群中更為常見,尤其是牙。牙由于解剖結構的薄弱、礦化程度低和有機含量高,其患病率通常為30-50%,而恒牙的患病率為20-45%。調查顯示,11-14歲學齡兒中,牙齒磨耗的流行率為62.5%,其中酸蝕癥的患病率為19.9%,其中牙的比例高達61.8%,遠遠超過恒牙的比例38.2%。大多數研究顯示,牙齒磨耗主要局限于牙釉質,約21-48%的病例累及牙本質,于1%的病例累及牙髓。牙齒磨耗在青年中的流行程度呈上升趨勢。

牙齒磨耗的診斷方法:

牙齒磨耗的評估方法有很多,包括實驗室檢查和臨床檢查。實驗室檢查包括表面度測量、表面廓測定、掃描電子顯微鏡和共聚焦激掃描顯微鏡等。臨床檢查常用的是Smith和Knight牙齒磨損指數(TWI)。雖然實驗室檢查結果相對可靠,但由于費用高和作費時費力,臨床應用較。相比之下,指數檢查較為簡單且能有效記錄牙齒磨耗的范圍和嚴重程度,適用于臨床治療指導和流行病學調查。但是,指數檢查難以識別牙齒磨耗早期引起的礦,并且其可靠和準確建立在醫生的臨床經驗水平上。

牙齒磨耗的危險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因素與牙齒磨耗的流行之間存在相關,中高家庭因素與牙齒磨耗的流行最為顯著相關。這些家庭在經濟實力和認知水平方面較強,孩子接甜食頻率低,口腔衛生習慣良好。而家庭因素較低的孩子患牙齒磨耗的風險較低,一方面由于口腔衛生較差,患齲率較高,另一方面由于飲食結構較為單一,酸飲食頻率較低。

(2)人口統計變量:牙齒磨耗與年齡存在相關,隨著年齡增大,牙齒磨耗的患病率也增加。至于別對牙齒磨耗的影響存在爭議,目前還不能明確說明男更容易到牙齒磨耗的影響,盡管有些研究觀察到與別存在相關。然而,普遍趨勢是男更容易到侵蝕的影響,這可能與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和解剖因素的差異有關。

(3)口腔衛生狀況:口腔衛生狀況與牙齒磨耗的流行存在爭議,一些研究表明口腔衛生習慣越好,牙齒磨耗的概率越大。刷牙過程對牙齒造損傷,并破壞牙齒表面的保護。酸與牙齒磨耗的發生存在相關,經常接質會增加患病風險。胃酸是酸的唯一來源,胃食管反流病是主要危險因素;酸飲食習慣是導致口腔酸化的主要外源酸,碳酸飲料對牙釉質有明顯的酸蝕作用。飲食失調也是與飲食習慣相關的危險因素,會顯著增加牙齒磨耗的患病風險。

牙頸部非齲缺損:

牙頸部非齲缺損是指發生在釉牙骨質界的與齲病無關的牙組織喪失類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牙齒保留率提高,牙頸部非齲缺損已為一個公認的口腔健康問題,與牙本質敏、菌斑滯留、折和學問題相關。NCCLs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疾病,主要機制包括機械、化學降解和應力彎曲。在流行病學研究中,NCCLs的患病率存在很大差異,由于釉牙骨質界與牙頸部病變的冠狀邊緣相混淆,早期的淺凹形病變難以發現,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人口類型的差異也導致了患病率差異。

結語:

牙齒于復雜的口腔環境中,異常牙合力、酸蝕、磨耗等因素都可能導致牙頸部非齲缺損和牙齒磨耗的發生。分析和認識疾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及病因相互作用關系對消除相關危險因素、早期診斷和制定恰當的治療方案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有利于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以上是對口腔衛生習慣與牙組織疾病關系以及診斷方法的綜述,希能對讀者有所幫助。如果您對文章有任何疑問,歡迎在評論區與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