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醫院分泌科的高文莉中醫認為,藥和食都有五味,通過口嘗可以知道藥食的滋味,即“口則知味,腹則知”。據《黃帝經》的記載,酸味屬于木,苦味屬于火,甘味屬于土,辛味屬于金,咸味屬于水。它們的作用是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當我們在沒有進食任何食況下,口中出現苦味、酸味、甜味等異味時,就需要引起重視,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口中發酸常常被中醫認為是肝胃有熱的表現,也可能是由于飲食停滯在胃腸道中。酸味對應的是肝臟,當肝胃有熱時,口中就會發酸。除了口中發酸外,還可能伴隨頭痛、目赤腫痛、頭暈目眩、胃中燒灼、食進、食量增加、經常出現、腸鳴音進、兩側小腹疼痛等癥狀。建議采取疏肝清胃的治療方法,可以口服舒肝快胃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口酸與肝胃有熱有關,但不可過食寒涼的食,以免進一步損傷脾胃。

當飲食在胃腸道中停滯無法消化時,口中也會發酸,呈現酸臭腐敗的味道。這種況多會伴隨著不飲食、大便臭穢等癥狀。建議采取消食導滯的治療方法,可以口服保和丸,或者口服焦山楂、神曲、炒麥芽、炒谷芽、金等藥。對于胃酸過多的人,應食酸食品和甜食,避免增加胃酸分泌。宜進食新鮮水果、牛蛋、豆漿、菜泥、粥等易消化的食

口苦被《素問·痿論》稱為“肝氣熱,則膽泄口苦”,《黃帝經》將口苦稱為“膽痹”。口苦多由于膽熱、肝熱引起,膽泄上溢是主要的病機。口苦常常伴隨口干,被中醫稱為病。肝膽相表里,口苦屬于膽氣上溢,因為膽是苦味的,所以肝膽火旺易引起口苦。同時,火也容易耗傷津,所以口干也會出現。治療口苦應據病因進行,生活方面應保持飲食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調節緒,適度運等。

口甜即口腔中出現甜味,有些人即使喝白開水也會覺甜,或者甜味帶有酸味。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甜味屬于脾胃,口腔中出現甜味說明脾胃失調,常見于熱脾虛。如果糖正常,那麼口腔中甜味的出現可能是消化系統功能紊導致消化酶分泌異常。建議采取清火的方法,例如多吃一些青菜來清除熱。如果口甜伴有口、多尿、多食等癥狀,應到醫院檢查是否患有糖尿病。

口咸被中醫認為與腎相關,口咸是由于腎上泛所致。口腔中發咸味主要是因為口腔唾中含有過多的鈉、鉀、鎂和鈣等,導致PH值呈堿。口咸常見于慢腎炎或慢咽炎,也可能是口腔潰瘍或神經能癥引起的。口咸的患者應該到醫院進行腎功能檢查,并且在日常飲食中要采取低鹽飲食。應該節制食,注意生活調節,補充維生素。

口辣實際上是一種痛覺,通常是由于口腔溫度升高,使舌頭黏對疼痛更敏,從而產生口腔中的辣味。中醫認為,辣味常見于胃火上炎或肺熱,經常伴有咳嗽和舌苔薄黃。長期口辣常見于更年期綜合征、支氣管肺炎和高等疾病,也可能是神經能癥和大葉肺炎等引起的。如果發現味覺有所改變,在經過生活調理兩周后仍然沒有改善,建議去醫院檢查,了解原因。在此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遵循油的飲食原則,避免食用過多的辛辣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