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球出現了首例卵巢組織凍存及移植后功活產的病例,這一突破為卵巢組織凍存移植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該技逐漸被認可,2019年和2020年,國生醫學學會(ASRM)和歐洲人類生與胚胎學會(ESHRE)分別宣布不再將其視為試驗。據統計,目前全球已有200余例通過卵巢組織凍存移植技實現的活產。隨著相關指南、共識和技規范的發布,預計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將將該技應用于常規臨床,以造福符合條件的患者。

然而,盡管卵巢組織凍存移植技采用自移植方式,有恢復患者生分泌功能的潛力,但并不意味著不存在倫理問題。醫學研究人員指出,在考慮將卵巢組織凍存作為保存生育力的方法時,醫生應據患者的實際況,并遵循有利于患者的原則,判斷其是否對青春期前和急放化療無法推遲的患者有益且無害。這里提到的有利原則是指在充分尊重患者權益的前提下,醫生利用自專業知識進行指導,實現醫患雙方的通協調。這樣的方法避免了醫方主導的“醫療家長主義”和患方主導的“患者自主主義”,取得了平衡。

然而,一些觀點仍對卵巢組織凍存技的倫理問題提出質疑。該技的目的并非拯救生命,而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其實施是否符合生命醫學倫理中的“無害”原則仍存在爭議。此外,由于該技發展時間較短,活產數量較,關于卵巢組織凍存及移植的長期風險和生育結局的研究結果仍不確定。

在實施卵巢組織凍存移植技之前,醫務人員必須充分告知患者該技的優缺點、費用、手過程和風險、后隨訪等事項,并征得患者的知同意。然而,在實際的臨床實踐中,患者的知同意往往面臨一些倫理困境。一方面,很多患者無法獲得關于生育力保存方案的信息,這需要加強對腫瘤科醫生的宣教,提高他們對生育力保存的認識。另一方面,一些患者可能到家庭和社會的道德或力,無法真正實現知同意。特別是對于青春期前的患者來說,只能由監護人代行知同意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建議制作通俗易懂的小視頻,以幫助這類患者更好地理解卵巢組織凍存方案,并盡量了解們的真實意愿。

對于放棄移植導致廢棄卵巢組織的問題,研究人員建議與患者簽署知同意書,由患者選擇以醫用方法銷毀還是捐獻于科學研究。此外,卵巢組織凍存移植技的實施應到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全程監督,確保該技規范的醫療機構中進行應用。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員應包括相關專家和群眾代表,技作者應向委員會報告技的執行況,以避免倫理失范行為的發生。同時,立法層面也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推卵巢組織凍存移植技朝著尊重生命完整的方向健康發展。此外,需要評估將該技國家醫療保險的可行,以減輕患者在承腫瘤治療的同時承擔生育力保存的額外經濟負擔。

盡管卵巢組織凍存移植技前景廣闊,但在國能夠常規開展該技的醫療機構仍然有限。在中國,這樣的機構主要分布在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其他地區的小型醫療機構雖然也有量的卵巢組織凍存案例,但需要加強規范化管理,并增加國家的監管力度。因此,需要加強相關學會議的宣傳,提高醫生和醫療機構對該技的認識。在實施卵巢組織凍存移植技時,應將其納醫學倫理委員會的監督下,并進行大規模隊列研究,對兒和患者進行長期隨訪,以評估可能出現的異常況。如果有證據表明該技可能對后代產生嚴重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損害,應立即中止。此外,應評估該技的費用是否在患者的承范圍,并探討將其納國家醫療保險的可行。最后,需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推卵巢組織凍存移植技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