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瀉心湯是一種非常有名的方子,很多人應該聽說過。這個方子最早出自張仲景的醫書《傷寒雜病論》,是一種湯藥。如果不喜歡喝湯藥,也有辦法,可以選擇服用中藥半夏和胃顆粒,因為這個中藥就是據半夏瀉心湯制作的。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寄生在胃里的細菌,中醫雖然不認識它,但是通過觀察,我們發現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既然幽門螺桿菌能在胃里生存,說明有利于它生存的環境。如果能改變環境,使其不再有利于細菌生存,從某種意義上講,就等于在滅菌。對于治療幽門螺桿菌染來說,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在中醫看來,幽門螺桿菌染至包含了兩種邪氣,首先有,其次可能有熱,也可能有寒,也就是寒或者熱。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實際上既有寒,又有熱,寒熱錯雜。對于這種況,半夏瀉心湯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黃連和黃芩是兩種苦寒的藥,它們的味道苦,寒,有清熱燥的功效,可以清理脾胃中的邪和熱邪,合在一起的效果更加強大。

半夏有化痰的功效,當需要化痰時,半夏非常有效。脾胃中積聚了很多氣,如果氣不能及時運化,就會轉化痰。因此,痰本也屬于邪的一種表現。

脾胃中同時存在、熱和寒,對于散寒來說,需要選擇溫或者熱的中藥。干姜有辛熱的特,能夠健運脾,溫胃散寒,讓脾胃覺溫暖,同時讓寒邪發散出去。所謂“正氣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由于脾胃是虛的,各種邪氣才會在這里聚集,因此還使用了人參、紅棗和炙甘草,這三種藥有甘味,能夠脾,有補益的作用,能夠強健脾胃,增強脾胃的功能。

現代研究顯示,半夏瀉心湯有抗炎癥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抑制幽門螺桿菌。背后的道理就在于它能改變細菌生存的環境。趙尚華先生就曾用這個方子功治療一位士的胃病伴幽門螺桿菌染。這位士經常胃痛,反酸,檢查結果顯示為幽門螺桿菌染。通過辨證,趙老使用半夏瀉心湯作為底方進行加減,經過四次復診,最終使患者得到治愈。

在辨癥過程中,舌象是最容易掌握的,通過觀察舌象,可以對狀況做一個基本的判斷。如果舌苔呈黃白相間,提示寒熱錯雜;舌苔偏膩,提示有。這樣的舌象就可以考慮使用半夏瀉心湯。

類似的醫案還有很多,證明半夏瀉心湯在抑制幽門螺桿菌方面確實有效。除了湯劑,還有一些中藥,如半夏和胃顆粒和延參健胃膠囊,都是據半夏瀉心湯制作而的。延胡索是延參健胃膠囊中的一味藥有止痛的功效,適用于胃痛較為嚴重的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