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博主在社平臺發布短視頻聲稱采用低碳飲食的人需要多補充鹽,并以北歐地區為例稱北歐人壽命長,因為流行高鹽高脂的飲食結構。然而,這些說法并不準確。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教研室教授厲曙指出,碳水化合的主要作用是為提供能量,并沒有所謂的“鎖水”功能。另外,補充電解質不僅僅是補鹽,還包括鉀、鈉、氯、鈣、鎂等常量元素的平衡。攝過多的鈉會導致高,而攝過會引發無力。因此,多攝脂肪并不能多吃鹽。
北歐國家的飲食習慣曾以“喜野味、嗜鮮、好腌制、口味重”為標簽。由于北歐地區日照不足以及嚴寒的氣候條件,勞作時間很短,北歐人只能通過腌制、發酵、煙熏等方式保存食。因此,他們的飲食習慣中形了“高鹽高脂”的特點。然而,長期攝過多的鈉鹽和飽和脂肪酸,以及攝蔬菜不足給北歐各國帶來了很大的健康問題。
據統計數據顯示,在二戰后到上世紀60-70年代,芬蘭是心管疾病高發國家,許多青壯年因糖尿病、高、高脂等慢病過早死亡或致殘。這些問題的源就在于芬蘭人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然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芬蘭食品企業推廣使用低鈉、高鉀的礦鹽代替傳統的鈉鹽,降低食品中的鹽含量。同時,瑞典也推出了“綠鑰匙”標簽,有綠鑰匙標簽的食品代表低脂低鹽低糖,給消費者提供了可信的食品選擇。近年來,北歐各國政府還推行了“紅綠燈”標識,用不同的標簽表示食品中鹽的含量,以便消費者進行選擇。這些努力使得北歐國家的健康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
如今,北歐飲食已經擺了“高鹽高脂”的標簽,除了傳統的類,餐桌上多了許多人工種植的有機蔬菜和新鮮采摘的蔬果。新的北歐飲食風格注重可持續和季節,主要由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類、當地盛產的新鮮漿果以及種植的蔬菜組。北歐各國政府還發布了第6版營養建議,提倡以植為主的飲食,增加蔬菜、水果、豆類、土豆、全谷、堅果和種子以及魚類的攝量,同時減紅、加工類和含有大量添加的脂肪、鹽、糖和酒等食的攝量。據《2023北歐營養建議》,每人每日適宜的鈉攝量為1.5克。
事實上,全球各地都在倡導控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年人每天的食鹽攝量不超過5克,并建議吃高鹽和油炸食品。上海疾控中心也提醒人們長期高鈉缺鉀的飲食容易引發高和心臟病,并建議高和心臟病患者多吃富含鉀的蔬菜水果,吃富含鈉的高脂肪類,并選擇低鈉鹽。
總之,北歐飲食習慣已經發生了變化,從過去的高鹽高脂轉向了更健康和可持續的飲食方式。各國政府的努力和推廣促使健康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控鹽的重要不僅在北歐,全球范圍都到廣泛關注,人們應該注意健康飲食的重要,并避免過度攝鹽和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