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舉行的2023年中國慢病防控大會公布了一組令人擔憂的數據,顯示慢病已為我國居民主要的死因和疾病負擔。更為嚴峻的是,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慢病患病率超過78%,其中許多人同時患有兩種以上的慢病。預計在“十四五”時期,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3億人,占比超過20%,進中度老齡化階段。

以上數據使人們意識到,在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現實面前,慢病防控已為健康中國建設的一項重要使命和任務。我們應該改變過去“慢病防控可以慢慢來”的思維定式,讓慢病防控進快車道。

那麼如何加快慢病防控的步伐呢?慢病的危險因素涉及飲食、行為等多個方面。首先,需要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統籌協調,推進“健康融所有政策”,這是快速推進的基石和保障。特別是要以慢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等為抓手,統籌利用各方資源,集合各方力量,有效控制主要的健康危險因素,形強大的工作合力。目前,我國已建488個國家級慢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縣區覆蓋率超過17%,為加快慢病防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要推病防控的重心前移,這是加快進展的關鍵。前移的關鍵是基層管理。過去,慢病防控主要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核心,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手段,在推進早期診斷和治療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未來,除了充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作用,還要注重發揮村委會、居委會、公共衛生委員會等基層組織的作用。目前,居委會和村委會中的公共衛生委員會覆蓋率已達90%,這些寶貴的資源在加快慢病防控的過程中應得到充分利用。

此外,需要重視的是,在慢病患者的早期診斷階段,醫務人員應該轉變傳統的以藥干預為主的治療方式,據患者的疾病特點、家庭特征、生活方式等,提供包括重管理、適量運、戒煙戒酒等非藥干預措施。對于慢病的防控而言,這些非藥干預措施本較低,且防控效果更加穩固。

最后,讓整個社會關注慢病防控,促使每個人踐行“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理念,這是加快進展的力。要實現這一理念的深人心并轉化為行,離不開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知信行的綜合延展,除了普及健康知識外,還要注重行為轉化。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以“三減三健”為主題,是一個典范,將我國重大慢病的過早死亡率從2015年的18.5%降低到2022年的15.2%。當然,科技果的轉化和應用也是重要的推力量,例如,許多人現在通過運手環等智能設備監測每日步數、實時心率和等。未來,應進一步廣泛應用新技、新產品,幫助公眾通過行為轉變等非藥治療手段,實踐“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