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余年來,全球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顯著上升,病患的年齡構也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在尚未被診斷出糖尿病的人群中,尤其是這些年輕化且還有社會屬的人群,常常因為工作繁忙、社等原因而忽略了糖的監測,直到出現癥狀或并發癥才會去醫院就診。因此,加強糖尿病的早期篩查和定期監測對于早期發現和診斷糖尿病患者有重要作用。對于已經被診斷出糖尿病的患者來說,加強正規監測也是控制病、預防或延緩慢并發癥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臨床實踐中,有些患者錯誤地認為只要空腹糖正常,就表示沒有糖尿病。然而,單次空腹糖并不能完全代表一段時間的整糖水平。糖的波到飲食、運脂、肝腎功能及全代謝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糖監測中還需要重視餐后2小時糖、餐前半小時糖、糖化紅蛋白、糖化白蛋白、24小時糖監測等指標,這些指標對于評估糖尿病患者的糖控制有重要意義。除了糖,監測容還應包括脂、肝腎功能等生化指標的定期正規監測。

糖化紅蛋白是糖控制的“金標準”。它的形過程持續、緩慢且不可逆,因此其含量是由過去的一段時間而非即時糖濃度決定的。通常認為,糖化紅蛋白濃度可以有效地反映過去8~12周的平均糖水平,對于準確評估患者近2~3個月的整況更為準確可靠。然而,糖化紅蛋白的缺點是對于糖波過大、低糖等問題的反應能力較低,并且紅蛋白壽命的限制。

糖化白蛋白主要反映患者近期2~3周的平均糖水平,比糖化紅蛋白的反應周期略短,對近期糖波有較直觀的反映。它的數值大小與葡萄糖、白蛋白之間的接時間和接量呈正相關。隨著糖水平的升高和高糖狀態時間的延長,糖化白蛋白的值也會增加。然而,糖化白蛋白清白蛋白更新速度和患者個人質指數的影響較大。因此,糖化白蛋白在糖尿病的篩查中效果更好,聯合糖化紅蛋白一起評估患者的況更為客觀和準確。

餐后2小時糖可以反映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也能評估降糖藥對進食引起糖影響的控制效果,這是空腹糖無法替代的。餐前半小時糖有利于檢測低糖,在低糖風險較高的患者中必要時還需監測夜間況。

24小時糖監測可以繪制患者的糖譜,對于糖整水平較高、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對調整降糖藥和胰島素種類及劑量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場慢、綜合的持久戰,而病監測則是這場戰斗中傳遞消息的前哨。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監測率,加強正規監測,有助于及時準確地掌握病變化的態,采取針對理措施,控制病進展,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長期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