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快看看我孩子,老是說聽不清楚。”5歲的心心(化名)冒后出現了耳朵疼痛的癥狀,后來逐漸好轉,家人也沒有在意。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心心總是抱怨聽不清楚,家人非常擔心,于是帶他到市中心醫院就診。在耳鼻咽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劉冰的檢查下,發現心心患上了分泌中耳炎。“在我們醫院的耳鼻咽科門診,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小患者。”劉冰表示,分泌中耳炎是兒常見的耳科疾病,也是兒聽力損失的主要原因。由于兒表達能力有限,家長很難及時發現,往往會延誤治療。因此,家長應提高警惕,早發現、早治療。

分泌中耳炎,又稱為滲出中耳炎、漿中耳炎等,是一種以中耳積為主要特征的非化膿中耳炎疾病。這種疾病在兒中發病率較高,是導致兒聽力下降和耳聾的重要原因。由于兒發育不完全,免疫系統發育不夠完善,咽鼓管寬短平直,細菌和分泌容易進中耳,所以多數兒冒等上呼吸道染時容易患上中耳炎。對于這種疾病,需要據病的嚴重程度進行針對的治療,建議患者在發病后到耳鼻咽科就診。分泌中耳炎的病因復雜,但大多數與咽鼓管功能障礙有關。咽鼓管是連接中耳和外界的通道。當咽鼓管堵塞時,中耳的空氣逐漸減,產生負,導致中耳積。此外,染、免疫因素、胃食管反流等也可能是分泌中耳炎的發因素。

分泌中耳炎有多種表現形式,大多數況下只有一只耳朵到影響。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有以下四種:1、耳痛:多為急,可以迅速發生和消失。2、耳部不適:部分兒可能會到耳朵悶、耳鳴等非特異癥狀。耳鳴時多為低頻間歇,如“噼啪”聲、嗡嗡聲和流水聲等。3、聽力下降:由于兒的表達能力有限,學齡前兒的聽力下降表現通常不典型。病程較長的孩子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對聲音反應差等癥狀。4、眩暈:數兒可能出現走路不穩、頭暈等前庭癥狀。

診斷分泌中耳炎的方式包括臨床癥狀觀察、聽力檢查、耳鏡檢查、聲導抗測試、影像學檢查以及診斷穿刺或切開等。對于患有分泌中耳炎的兒,大多數況下會自愈。如果患兒的病程在3個月以且沒有高危因素,避免過度治療,可以給予藥干預,定期觀察鼓的狀態和聽力況。藥治療一般使用局部鼻用激素類藥、粘促排藥,必要時使用抗生素類藥來治療該疾病,治療難度不大。對于咽鼓管功能差的患兒,可以使用咽鼓管擴張。如果患兒的病程超過3個月,聽力損失達到或超過25dBHL,并且伴有氣骨導差,就需要考慮手治療,手治療包括腺樣切除、鼓室置管等。劉冰提醒,經過規范化治療,大多數患兒的病可以得到好轉,但需要定期進行聽力檢測和復查,以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