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的到來標志著秋天已經過去,冬天已經來臨。許多人在冬季會出現腰膝冷痛、夜尿頻多、易風寒等現象。據中醫理論,冬季的主氣是寒冷的,寒冷與腎臟有相應的關系,所以冬季容易耗損腎臟的氣,導致腰膝冷痛等腎虛的癥狀。而腎虛又會進一步影響腎,導致咽干口燥、頭暈耳鳴等癥狀。因此,冬季的養生應該以保護腎臟為首要任務。
冬天養腎不僅可以增強人的寒能力,還可以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緩衰老的進程。立冬后,養腎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飲食調節對于養腎和防寒非常重要。冬天適宜選擇溫熱的食,如羊等,這些食可以溫補腎臟,增加的熱量,對于質虛寒的人尤其有益。還可以食用一些有補腎益腎功能的食品,如核桃、板栗、桂圓等。中醫認為黑的食有助于養腎,可以多食用一些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烏骨、桑葚等食,它們能夠滋補腎臟。如果將這些食用來煮粥食用,既可以祛寒,又可以補養腎臟,還能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備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安之本,必資于食。”這表明注重日常飲食調理對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由于每個人的質和年齡不同,在補養食方面也有所宜有所忌,應該靈活掌握。例如,腎虧虛的人可以多食用羊、驢等有溫補腎功效的食;對于腎不足的人,應以鴨、鵝為主;對于中老年人腎逐漸衰退的況,冬天可以食用鱉、、枸杞、山藥、木耳等有護作用的食。冬天的飲食不應過于咸,因為咸味會進一步使腎臟變得更寒冷,對心管產生不良影響。另外,要避免食用寒涼的食,以免“雪上加霜”,傷害氣。
除了飲食調節,還要避免過度勞累,保養腎。是人生命力的重要質,充則健康壽命長久,耗則衰老,無法充分發揮自潛力。明代醫家張景岳指出:“如果放縱氣,氣就會耗盡,耗盡了就會真實地散失。因為能產生氣,氣能產生神,營養全,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了。因此,善于養生的人必須珍惜自己的氣,氣充足則氣旺盛,氣旺盛則神氣飽滿,神氣飽滿則健康,健康則疾病發,神氣堅強,老而更強壯,這都取決于氣的充足。”這說明過度的生活會耗損的氣,節制生活,保養氣,有助于抗衰老和延年益壽。
立冬時節正在秋冬替的時期,此時氣潛藏,氣盛極,起居作息也需要相應地調整。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養護人的氣,晚起可以養護人的氣,但晚起不是指賴床不起,而是參考太升起的時間。適當進行運鍛煉可以振人的氣,增強寒能力。同時要注意穿著合適的,以保暖防寒。
日常養腎還可以采用三個方法:冷面、溫齒、熱足,這些方法可以保護腎。冷面是用20℃左右的冷水洗臉,可以提神醒腦,刺激大腦活躍,還可以促進面部循環,增強機的抗病能力。溫齒是用35℃左右的溫水刷牙和漱口。中醫認為“齒為腎之余”,保護好牙齒就是保護好腎臟。熱足是在睡前用45℃~50℃的熱水泡腳。俗話說“寒從腳下起”,指的是雙足供不足,熱量較,保溫能力差。因此,每晚堅持泡腳可以促進全的循環,增強防病能力。
腎是人的先天之本,而脾胃則是后天之本。如果脾腎虛弱,那麼正氣就會虛弱,邪氣就會盛行。因此,保養正氣的關鍵在于溫補脾腎。中醫認為,最好的溫補方法就是艾灸,它有通經活絡、行氣活、祛逐寒、防病保健等功效。灸法補腎,最重要的位是關元、涌泉和腎俞等位,每天進行30~60分鐘的灸療。關元位于臍下四橫指,灸它可以治療各種虛、氣虛的證候。涌泉位于足底凹陷的第2、3趾趾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是腎經的起點。涌泉在保健、防病、治病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腎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灸腎俞可以增加腎臟的流量,改善腎臟功能,達到消除疼痛、養生健的目的。還可以灸氣海、太溪、太沖等有補腎功效的位。中醫認為,腎主藏,耳朵是腎的開竅之,經常按耳部可以固腎養腎。做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從上至下按耳朵兩側,如果有疼痛的地方,可以增加按時間;然后,用食指耳孔,旋轉180°,反復3次后拔出,連續6次,可以起到補腎、聰耳、健腦的作用。另外,位按也是冬季補腎的簡單有效方法。丹田是按位于肚臍下1.5寸的位,用手熱后,用右手在該旋轉按50次。這可以健腎固,改善胃腸功能。按腎俞也是一種方法,將雙手熱后,用手掌上下按腰部50次,替進行,可以治療腎虛引起的腰痛。涌泉是用右手中間三指按左腳底,左手中間三指按右腳底,替進行,各按50次,直到腳底發熱為止。這對于心悸失眠、雙足疲無力等問題有良好的效果。
在冬季進行養生進補時,應該遵循中醫的原則“虛則補之”,的用藥方法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擅自服用藥,以免出現不適合自己病的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