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經開始,進了冬季的第三個月,萬都進了休養和收藏的狀態。此時正是人們調養、進補的好時機。中醫認為,腎主蟄,是封藏的本質,而冬季在五臟中應該注重保養腎臟。《黃帝經》也提到了“冬不藏,春必病溫”的觀點。腰膝酸、頭暈耳鳴、神不振、尿頻尿急、經期或閉經等都是腎虧虛的表現。因此,冬季的第一課就是重點補充腎,養蓄銳,打好基礎,以便在來年生病。

在冬季補腎方面,首先要分清是腎虛還是腎虛。對于腎虛的人,常常表現為手腳心熱、口干舌燥、心煩、大便干燥等癥狀,需要滋補腎,可以多食用枸杞、桑葚、黑芝麻、鱉甲等食。而對于腎虛的人,常常表現為面蒼白、畏寒怕冷、手腳冰涼、神不振、失眠健忘、腰膝酸、夜尿頻多等癥狀,需要補益腎,可以食用羊、牛、核桃、桂圓等滋補品。

艾灸是冬季養腎的好方法,因為腎與冬季的氣相通。中醫認為,艾灸有通經活絡、行氣活、祛逐寒、防病保健等功效。在艾灸中,最重要的位是腎俞、關元和涌泉。腎俞是補腎的關鍵位,通過艾灸可以溫補腎,緩解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耳鳴等癥狀。關元被古人描繪為男子藏子蓄,可見其重要。艾灸關元可以起到補益元氣、強、祛寒回的效果。涌泉是腎經的起始,艾灸涌泉可以滋補腎,引火下行,清虛熱。艾灸作簡單,最常用的方法是將艾條點燃一端,對準需要灸的位,距離皮約2-3厘米進行熏灸。一般每個位灸10分鐘,作時要保持適宜的溫度,以覺舒適為宜,并以皮出現紅暈為參考。

如果沒有艾灸工,也可以采用以下五種便捷的保健方法:

1. 叩齒:叩齒能夠刺激唾分泌,唾是腎的化,咽下唾可以滋養腎中氣。每天早晚刷完牙后,輕輕叩齒36次,會覺到唾明顯增多,然后慢慢咽下唾

2. 耳:耳朵是六條經經脈的匯聚點,經常按耳朵可以起到健腎養的作用。平時休息時,用雙手、拉、整個耳部,直至到溫暖為止。

3. 腰:腰是腎之府,腰可以疏通腰背部的經絡,溫腎壯腰。從腰眼開始,一直到腰骶部,到腰部發熱并向小腹擴散,甚至通達到雙腳。

4. 踮腳:這是最簡單的養護腎經的方法,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抬起腳跟可以刺激腎經,使其收納氣,改善手腳冰涼、容易疲勞等問題。把腳跟抬起,直到酸到不能堅持,然后輕輕落地,并覺到一定的震。如此反復進行,以不疲勞為度。

5. 泡腳:泡腳不僅可以保暖,還可以促進全的氣循環,通過刺激足部位調整人的平衡。每天晚上9點左右,用40℃左右的溫熱水泡腳20分鐘左右,同時按涌泉,可以促進循環,溫補腎。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個人的質不同,的效果可能會有所區別。本文的圖片和文字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