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市民們喜歡自制藥酒取暖的季節。然而,他們并不了解不合理的配方可能導致藥酒失去原有的藥效,甚至變毒酒,對生命構威脅。專家提醒,烏頭屬植中最典型的活分是烏頭堿,是一種劇毒生堿,對神經系統和心臟等有強毒,一般中毒量為0.2毫克,2~5毫克就能致死。因此,含有烏頭堿類藥的中藥材屬于毒中藥材,不能作為普通藥膳或食品食用。
中草藥在防病治病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像川烏、草烏、附子、雪上一枝蒿等烏頭屬茛科草本植,因有抗炎、祛風除、溫經止痛等作用而備歡迎。因此,民間常常使用它們的來制作藥酒和藥膳。
那麼,為什麼不建議使用這類中藥材泡酒服用呢?原因在于酒與烏頭堿有協同作用,能增加烏頭堿在的濃度,從而增強其毒。而烏頭堿中毒可能會對人的神經、心管和消化系統造危害。省疾控中心理化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特效藥能解毒烏頭堿。烏頭堿中毒時,心悸是最常見的癥狀。患者可能表現為面蒼白、肢端冷、大汗淋漓,以及伴有紊心律失常、嘔吐、腹瀉、悶和呼吸急促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心臟驟停。
大多數市民對烏頭類中藥材的了解不足,是導致冬季烏頭堿中毒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對其毒副作用、炮制方法和使用劑量缺乏了解,存在自行配制、過量服用以及外用作服等況。此外,烏頭類中藥材來源簡單,這也是中毒事件頻發的原因之一。
常見的烏頭堿類中藥包括川烏、草烏和附子等,這些藥到《醫療用毒藥品管理辦法》的嚴格管理。省疾控中心理化所的相關負責人提醒廣大市民,切不可盲目相信所謂的藥酒治病等謠言,日常不要擅自加工和食用川烏、草烏等有毒的中藥材。如果確實有使用需求,應嚴格遵循醫囑并掌握正確的劑量,二次用藥時需保持一定的時間間隔。同時,在煎藥時不宜時間太短,烏頭堿類藥需要久煎,即煮煎一小時以上,才能減低其毒。一旦發現邊有人出現中毒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并進行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