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到中存在著一共振的力量,我們就能更好地解釋許多問題。通過閱讀王唯工的《氣的樂章》一書,我對這一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目前公認的觀點是,之所以能夠流,是因為心臟的收產生了力,并推,同時產生。然而,心臟的功率僅為1.5瓦特,如果依靠外循環機來維持全的流,就需要至30瓦特的功率,而且還不能長期使用。因此,可以看出心臟只利用了最小的功率來推的流

管總長度可達數百萬公里,其中大多數管細如發,有些還會和組織的。如果僅依靠力來保證管充盈,這是很難解釋的。我在“上一醫”的人館里拍攝的這張照片展示了人管。無論是放大哪個局部,都可以看到非常復雜的結構。要保證每個角落都得到供應,簡直是一項超級工程。

然而,人卻能輕松解決這個問題,方法是在管中形一個共振頻率。不同的頻率對應不同的和部位,如果想增加某個供應,只需增加該對應頻率的強度。我將這看作是一棵長短不一的樹枝,每個樹枝都有自己的頻率。當樹枝搖晃的頻率不同時,會有不同的樹枝產生共振并搖幅度較大。人很可能就是利用這個原理來分配的能量。如果想增強某個的功能,只需增加相應頻率的能量。相反,如果某個的功能減弱了,其對應頻率的能量也會減弱。通過脈診來判斷某個頻率的強弱,就可以得出某個臟腑的虛實況。

所謂的脈診高手,實際上就是用手指“聽”管的聲音。這種微小的變化需要非常安靜的心才能知到,所以很多盲人擅長脈診。例如當今的金偉老師和紫閣主,在他們的手下,僅通過脈診就可以揭示一個人的狀況。古人為了給王公貴族看病,甚至提前齋戒三天,目的是讓心安靜下來。一般人很難達到這種境界,所幸我們有儀,可以賦予一定的人工智能,不斷強化,希能培養出一批能夠媲華佗和扁鵲的醫生,這也是本系列的目標之一。

下一期將討論“氣”的本質,敬請關注。本系列預計共有十三期,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