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一直被視為一種充滿希的癌癥治療方法,尤其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為代表的免疫治療,被譽為非常有希能夠治愈癌癥的療法,這也凸顯了它在抗癌領域的重要地位。免疫治療利用人的免疫機制,通過主或被的方式來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以達到殺傷癌細胞的目的。盡管近年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靶向藥和ADC藥,但這并沒有搖免疫治療在抗癌領域的地位。然而,由于免疫原有限、免疫細胞浸潤不足或耗盡、腫瘤免疫微環境表現出抑制等原因,導致免疫治療的應答率較低,只有20%~30%的患者預計能夠從PD-1/L1抑制劑中獲益,甚至部分患者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快速進展和惡化的況。

為了提高免疫治療的效果,科學家們提出了將免疫治療與化療聯合的方法,因為化療可以直接殺死癌細胞,同時也能夠改善腫瘤微環境,從而提高抗腫瘤免疫應答。但是,隨著化免聯合治療進臨床應用,醫生們發現化療藥遞送系統的效果仍然有限,導致療效并未達到預期。

近期,華中科技大學的楊祥良和甘璐研究團隊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Tumor-repopulating 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s elicit cascade amplifica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 antitumor immunity to boost anti-PD-1 therapy”的研究論文,表示找到了提高免疫治療效果的方法。他們發現細胞源的細胞外囊泡(EVs),如微粒(MPs)和外泌,由于其固有的細胞或組織特異歸巢能力、良好的生安全和可忽略的免疫原,展示了作為藥輸送系統的潛在優勢。腫瘤再生細胞也會分泌釋放一種EV——微粒子(MP)。基于這一發現,研究團隊構建了一種新型藥遞送系統(3D-MPs),用于傳遞抗癌藥,以增強癌癥治療效果。在前期研究中,3D-MPs表現出了優秀的靶向藥遞送能力,可以從腫瘤管中擴散,有效滲至腫瘤組織當中,實現腫瘤的藥積累。

3D-MPs和ADC藥的作用機制有些相似,但其作用途徑是有所不同的。3D-MPs是利用腫瘤再生細胞衍生的微粒子作為藥遞送系統,將化療藥癌細胞,而ADC藥則是利用單抗藥作為“火車頭”,連接子作為“鉸鏈”拉著化療藥這個“車廂”進癌細胞。此外,3D-MPs有獨特的和可變形,可被癌細胞化,并在癌細胞積累,持久發揮抗癌作用,而ADC藥并不有這一特,需要定期用藥,來維持抗癌作用。

研究團隊還發現,將3D-MPs裝載廣譜化療藥——多比星(DOX),命名為DOX@3D-MPs,在肝癌、胰腺癌、腺癌等癌種的模型實驗中表現出了最佳的抗癌能力,并且沒有引起毒副反應,安全較高。DOX@3D-MPs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還可以釋放出大量免疫調節因子和腫瘤抗原,從而激活腫瘤特異CD8+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總的來說,DOX@3D-MPs因其高效的藥傳遞效率,能有效消滅癌細胞并導免疫原細胞死亡,從而增強PD-1抑制劑的治療效果,為改善PD-1抗等免疫治療效果提供了理論依據。目前該研究果正在開展臨床轉化,為臨床提供了一種創新思路,即利用3D-MPs作為遞送系統,將更多候選藥有效輸送至癌細胞,以實現更佳的免疫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