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食病,又稱為食積、傷食、宿食,現代醫學稱之為“消化不良”。盡管病輕重和病程長短有所不同,但臨床上經常見到這種況。一般認為這種病多發生在小兒上,因此相關的研究也主要在兒科領域進行。然而,據我在臨床工作中所見的病例,不僅小兒患有這種疾病,年人也不見。傷食病的嚴重程度不一,不一定都是“小病”。雖然這種疾病一般不會危及生命,但患者的痛苦程度并不輕,我深有會。

●傷食證治》中提到:“傷食證,最關利害。如遷延不治則癖,治之不當則癆。”盡管這是針對小兒患者的描述,但對年人患者也同樣適用。治療傷食病時,據臨床癥狀的輕重不同,常用的方也各不相同,但只要對癥治療,效果通常都非常理想。我家有一種外用的按方法,用來治療這種疾病非常有效,而且無需花費金錢,也無需服用藥,對于那些無法口服藥的小兒患者來說,效果更是立竿見影。我在此記錄下來,希后來者不要輕視這種簡單的方法。

方法如下:取一個蛋,去掉蛋黃,將蛋清倒碗中,加做豆腐的鹵水5-10毫升,攪拌均勻。讓患者仰臥,去上,暴腹部,者用手抓取許蛋清放在腹壁上,然后將手掌平放在患者腹部上,稍微施加力,按一個方向進行按,持續3-5分鐘,可再次抓取許蛋清放在腹壁上,重復上述作。大約半小時至1小時左右,隨著按的進行,可以聽到患者腹中的腸鳴音,患者開始排氣,腹脹明顯減輕甚至消失。

這種方法是我家傳下來的,據我母親講,早在新中國立前,我外祖父就患上了這種病。當時醫療條件艱苦,藥品匱乏,他沒有及時治療,幾天后病竟然惡化到了無法自理的程度。外公的父親只得走數十里路去請醫生。途中遇見一個人,詢問匆忙的原因,人說:“這麼小的病,何必請醫生呢?試試這個方法,只需要兩個蛋的蛋清就可以。”外祖父回家后試了一下,效果立竿見影。從此,這個方法為我們家的方。我得到這個方法后,在臨床上多次使用,效果顯著。

1971年,我在縣衛校學習期間,伙食非常差勁。畢業時,食堂將平時節余的伙食費用來買了一口大豬,我的同學從深山區的長興帶回了一頭野豬和一只狍子。因此,在畢業的最后幾天,我們每頓飯幾乎都是。雖然我小心翼翼地不敢多吃,但還是患上了傷食病,在畢業那天就到腹脹不適。我買了紫蔻丸、山楂丸回家服用了兩三天仍然沒有好轉,癥狀反而越來越嚴重,想吐又吐不出來,想上廁所又拉不出來,腹脹、厭食,難以形容的難。后來使用了按治療方法,僅僅一次,癥狀就得到了緩解,這是我的親經歷。

此后,每當遇到傷食病的患者,我都會親自實踐這個方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雖然我一直以為別人不會使用這種方法,但實際上,這種按療法早已存在。后來我在《名醫類案》中看到了相關記載:欽天監臺管張景芳在明朝化年間,因腹脹而病倒,醫生束手無策。他在臥龍寺等待病自愈,突然有人前來拜訪,自稱能治療這種疾病。經過檢查脈象后,他口授了一副方子,由杏仁、陳皮、海螵蛸等制細末,配以觳樹葉、槐樹葉、桃枝各七件,煎煮并讓患者浸泡其中,然后用壯漢在湯中按臍下百余次。不久,病得到了緩解。這個案例證實了按治療傷食病的效果。

1977年1月21日,我7歲的兒子突然出現腹瀉,開始每晚1-2次,后來逐漸增加到4-6次。奇怪的是,腹瀉只發生在睡后的晚間,白天并沒有癥狀。我懷疑他是因為在外面玩耍涼引起的,于是給他服用了理中湯加吳萸、木香、焦三仙的藥,連續服用兩劑后沒有效果。我又考慮是否是腸炎,給他服用痢特靈和氯霉素兩天,癥狀仍然沒有改善。之后我觀察到他在腹瀉時有輕微的腹痛,排氣較多。經過思考,我意識到這不可能是腸炎,因為腹瀉只發生在晚間,沒有膿便和里急后重的覺,而且服用痢特靈等藥也沒有效果,也不是痢疾。考慮到排氣較多和輕微腹痛,我斷定這一定是食積。當天晚上給他服用了一半的按治療,第二天早上再服用剩下的一半,服藥后不久,他吐掉了早飯,隨后大便變得干燥后又變稀,量很大,其中竟然有兩三塊塊,之后又瀉了兩次稀便,癥狀完全緩解。這種腹瀉有點類似于熱結旁流的癥狀。

正如前面所述,傷食病通常不被認為是嚴重的疾病,因此除非有特殊況,否則不需要開藥方,一般用中藥就可以解決。輔周的觀點:“傷食偏重于食,或吐,或消,或下;停食則重在氣,理氣兼消。”《.食積證治》也指出:“輕則和解常劑,重必峻下湯丸。”只要我們據這些原則靈活選擇,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對于不能口服藥的人或小兒患者來說,我提供的按方法非常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