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我們繼續來講傷寒總論。在上節課中,我們主要講了傷寒論的例,以及傷寒的幾種類別。今天我們將討論傷寒之后人會有怎樣的反應,以及該如何進行治療。傷寒就是指人到外邪的傷害,即邪傷于太寒水。那麼,當人被外邪所傷害后,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呢?據經的記載,熱病都屬于傷寒的范疇。黃帝向岐伯問道,現在人們所患的熱病,都是由于傷寒所致。那麼,如何治療這些熱病呢?黃帝所說的傷寒,指的就是傷害于外邪,和仲景所說的傷寒是一個意思。黃帝進一步說道,有的人會痊愈,有的人卻因此而死亡。那麼仲景怎麼看呢?在傷寒論的序言中,仲景提到,他的家族中有很多人死于傷寒,占到死亡人數的70%。這讓仲景非常慨,因此他寫了這本傷寒論。所以,可以說傷寒論是一本關于治療瘟疫的書,而不僅僅是關于寒病的。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人在傷寒后的變化。黃帝說,熱病者首先會發熱。除了發熱之外,大多數人還會出現惡寒和痛的癥狀。這一點我們應該都不陌生,因為前兩年我們剛剛經歷了一場瘟疫。染瘟疫后,很多人首先出現的癥狀就是發熱。因此,在那段時間里,我們國家的許多地方都設立了發熱門診,并進行溫測量。此外,染后還出現發冷、怕冷和疼痛的現象。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癥狀。人到外邪的傷害,首先會引起玄府的收,使于一種保護和防的狀態。由于玄府的收,人會到惡寒,如果收過甚,會影響到中的水和運行,人就會到疼痛。惡寒和痛都是收和津不暢的表現。這是自然界的規律,當一個東西到外界刺激時,首先會收以維持自的能量。我們有時會有這樣的驗,比如當我們到一個東西或一杯水時,我們不知道它是涼還是熱。當我們用手指它的瞬間,我們到一陣涼意,然后才發現它實際上很燙。這是因為在我們剛接它的時候,我們的玄府突然收,所以我們到一陣涼意。等我們的反應過來后,我們才能真正到它的溫度。我們推廣醫學也是一樣,當我們突然向一個陌生人介紹真正的歸真醫學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戒備和防,只有當他們真正了解之后,才會接。這是世間的道理。接下來,我們繼續看人在邪之后的反應。第一個反應是惡寒,即玄府閉。第二個反應是發熱。為什麼會發熱呢?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玄府閉合,部的熱量無法散發出去,導致熱量在積聚,引起郁熱。第二個原因是,當人到外邪侵襲后,部的能量會被調起來,以抵抗外邪,產生更多的熱量。當產生更多的熱量時,而玄府又閉合,熱量無法散發出去,人就會發熱。升高的溫是在對抗外邪時的一種自然反應,就像一個國家在到外敵侵時,首先進行外線防,然后在國進行戰爭員,調更多的人力和財力支援前線。發熱就像是進行戰爭員,為抵抗外邪做準備。對于一場戰爭來說,第一步是守住國門,第二步是戰爭員,那第三步是什麼呢?對于人來說,這個第三步就是準備充足的糧草,也就是津。然而,在傷寒之后,很多人擔心會把燒壞。特別是一些孩子,可能會出現高熱驚厥的況,令父母非常擔心。這種況的原因是什麼呢?那是因為的津不足。就像我們燒水做飯一樣,當我們增加火力的同時,也需要足夠的水分,才能將飯煮,而不能一直干燒,否則鍋會被燒壞。這也是為什麼在傷寒之后不能直接用溫針或烤火的原因,因為這樣只會使津更多流失。雖然我們表面上看出汗了,但我們的目的并不是出汗本,而是為了緩解和玄府的張狀態,汗是自然流出來的,而不是被迫出汗。因此,傷寒論中提到,若被火者,劇則如驚癇,時瘛疭,這是因為津不足。總結一下,傷寒之后人的狀態有三個方面:玄府閉合,生化加速,津流失。這三個方面是治療傷寒時的重點,也就是開玄府,理相火,保存津。我們來分別看一下。在上節課中,我們講了傷風和中風的區別,但只是簡單提了一下,并沒有深講解。傷風是指人表層到輕微風寒的傷害,玄府微閉,癥狀較輕,因為寒冷程度不深。此時會出現一些癥狀,如微惡寒、鼻塞、流涕、打噴嚏,脈搏微弦。此時只需輕解玄府即可,可以使用柴胡展衛湯。有些地方沒有藥時,人們會用蔥白湯,即將蔥白連須煮水,再加糖,也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接下來是中風,指的是風直接吹到人部。雖然風直接吹到人部的況并不常見,但也存在。我們常說的大風傷人較淺,小風傷人較深,還有一句俗語說,神仙也怕腦后風。我們的腦后有兩個位,分別風池和風府,是容易風的部位。大風來時,人會有防反應,而且吹的面積較大,難以深。而如果是一細細的風持續吹呢,人往往沒有防備,并且其面積小,容易深。因此,我們有時稱這種風為賊風。不管是賊風還是腦后風,中風的意思并不是說外邪會一直停留在人,而是指人自的狀態。也就是說,人自于的狀態,此為中風。常見的中風有兩種,一種是傷寒論中的太中風,另一種是金匱要略中的中風病,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腦中風。腦中風指的是腦部循環不暢通。太中風的癥狀是人部相火已起,但表玄府未完全恢復正常。對于這種況,治療方法是通行營衛,使用桂枝湯。除了風之外,還有其他四氣的傷害。傷寒是寒氣傷人,導致玄府閉,治療方法是解表,使用麻黃湯。中寒是寒氣傷人后,生化減慢,治療方法是強化生化,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傷暑是暑氣傷人,導致熱癥和口,治療方法是清熱,使用白虎加人參湯。中暑是熱氣已起,汗出熱不退,津流失,治療方法是清熱補津,使用竹葉石膏湯。傷是氣傷人,表現在表,治療方法是散,使用麻黃加湯。中是氣在滯留,治療方法是利水,使用白茯苓車前湯。傷燥導致皮干燥,治療方法是補充津,使用瓜蔞桂枝湯。中燥是部干燥,治療方法是急下以保護,使用承氣湯。當然,這些只是簡單列舉,為了讓大家了解外邪傷人的特點和傷寒的治療方法,并不是說看到某種況就一定要使用這些方子。無論是什麼外邪傷人,其本質都是玄府、相火和津這三個方面。這就是四氣的況。如果是毒邪的傷害,可以使用五苓散和理中丸進行治療。五苓散和理中丸是散劑和丸劑,方便攜帶,常用于行軍時的驅毒。在古代,行軍常遇到瘴癘之地,水質多不潔凈,因此常備五苓散和理中丸。今天我們先講到這里,大家有什麼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