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中包含了100多個方子,其中復雜方劑并不多。其中,金匱五味藥以下的方劑占了大部分,甚至三味以下的方劑也不。在這110多個方劑中,很多至今在臨床中仍頻繁應用,其中一些甚至已經變得舉世聞名,如小柴胡湯。為什麼傷寒論中的一批經典方劑能夠流行至今,甚至應用范圍還不斷擴大呢?原因何在?臨床上至今常用的傷寒論方劑的最大特點是,這些方劑無一不是著眼于調節人的氣機升降出。現將常用的10個方劑歸納如下,供各位網友參考。

1. 桂枝湯:主要作用是調和營衛,治療風寒外導致的表虛證。藥包括桂枝、芍藥、生姜、大棗、甘草。桂枝為君藥,解發表,散外風寒;芍藥為臣藥,益斂營。生姜、大棗、甘草為佐藥,通過合理配伍,既解發表,又益氣和中,調和營衛。

2. 小柴胡湯:主要作用是和解及半表半里樞機,治療證。藥包括柴胡、黃芩、人參、甘草、半夏、生姜、大棗。柴胡為君藥,以升達表為主;黃芩為臣藥,以養退熱為輔;半夏辛溫,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氣而止嘔。人參、甘草為佐藥,以補正氣而和中。

3. 半夏瀉心湯及其他五個瀉心湯:主要作用是調節脾胃升降失常,治療寒熱平調和消散結。藥包括半夏、黃芩、干姜、人參、炙甘草、黃連、大棗。該方主要治療中氣傷,脾胃、大小腸功能失調,寒熱互結的癥狀。

4. 小青龍湯:主要作用是溫肺化飲,調節肺氣升降。藥包括麻黃、芍藥、細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該方主要治療外風寒,寒飲停的證候。

5. 黃連阿膠湯:主要作用是清心火滋腎,使泰。藥包括黃連、黃芩、芍藥、阿膠、子黃。該方主要治療心火盛,導致心下悶、心悸、口干等癥狀。

6. 烏梅丸:主要作用是調節上熱下寒之厥逆,不僅適用于蛔蟲厥,還適用于久痢、厥頭痛等癥狀。藥包括烏梅、細辛、干姜、黃連、當歸、蜀椒、桂枝、人參、黃柏。

7. 麻黃升麻湯:主要作用是清肺熱,溫脾寒,發越郁。藥包括麻黃、升麻、當歸、知母、黃芩、萎蕤、芍藥、天門冬、桂枝、茯苓、甘草、石膏、白、干姜。

8. 苓桂甘湯:主要作用是溫健脾,利水降沖。藥包括茯苓、桂枝、白、甘草。該方主要治療中素虛,脾失健運,氣化不利,水停的證候。

9. 五苓散:主要作用是通調水道。藥包括豬苓、澤瀉、白、茯苓、桂枝。該方主要治療膀胱熱、水飲停滯等癥狀。

10. 桂枝茯苓丸:主要作用是化瘀生新,調和氣。藥包括桂枝、茯苓、牡丹、桃仁、芍藥。該方主要治療婦素有瘕塊,導致妊娠胎不安或下不止的證候。

這些經典方劑的運用至今不衰的原因在于它們扣病機,著眼于人本的氣循環。藥的寒溫并用,以燮理,使得治療效果更加明顯。同時,隨著臨床經驗的積累,這些方劑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它們運用范圍廣泛,常常能夠取得奇效。這些方劑的配伍組合嚴謹,藥發揮協同作用,既能解決表里協調的問題,又能針對的病機進行調節。這些方劑的功運用,代表了國醫的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