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很多人營養學的影響,他們都相信:要想健康,就是要不斷補充營養。然而,最近有一則報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一位大媽將鮮榨果靜脈,結果導致了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凝功能障礙以及肝臟、腎臟、心臟等重要臟的損傷。這種迷信營養學的行為令人無語。事實上,我們現代人并非缺乏營養,而是吃的太多太多了,導致了胖、高、糖尿病、癌癥等高發疾病的出現。為了健康,我們應該反過來想,吃再吃!

臨床上,當我治療小兒胖時,經常建議孩子多吃素。有些家長會質疑,如果孩子不吃和魚,他們如何保證營養攝呢?看來,很多人確實被營養學誤導了,他們認為只要有營養就一定健康。然而,事實上,健康源于平衡和氣化健旺,并不與營養有必然的聯系。回想一下三四十年前的孩子,他們基本上每天都吃素,很和水果,卻很生病。這是因為他們的氣循環健旺!某些專家認為,青年正于生長發育階段,需要補充鈣和蛋白質,因為鈣是促進生長發育的主要元素,而蛋白質則是補充腦力的重要元素。然而,據中醫的觀點,青年并不需要額外補充任何營養。只要正常吃飯,自然就會達到平衡,平衡即是健康。青年如果過度補充營養,不僅對健康無益,而且容易導致疾病。

營養是可以被人所吸收運用、維持機運轉的基本質。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不斷進步,人們開始追求“吃好”而不僅僅是“吃飽”,對食所蘊含的營養越來越關注。然而,營養好營養足并不能保證健康,這是我們生活經驗所能證明的。盡管我國已經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很有人因吃不飽而生病死亡,但是醫院仍然天天人滿為患,年輕人英年早逝的況時有發生,亞健康更是非常普遍。這說明了營養好營養足并不能保證健康。那麼,原因是什麼呢?據中醫的觀點,保證健康的關鍵是的正氣,只要“正氣存”,邪就無法侵。而這個正氣的來源,除了先天的腎元之氣和呼吸的天之清氣,還包括從食中吸收的微之氣。也許有人會問,什麼是氣?簡單來說,氣就是推運轉的能量。這樣理解的話,我們吃的不僅僅是食質,更重要的是食中的能量。一些修煉高深的人之所以可以長時間不吃東西,是因為他們可以直接吸收天地之氣,從自然界獲取能量來維持機運轉。我們通常吃的一些食,從質層面來看可能營養富,但其所蘊含的能量卻很。特別是一些人工提純的營養素,由于破壞了食結構中蘊含的能量,所以蘊含的能量很,攝后很容易沉積結石等實之。一般而言,蘊含能量越多的食,比如牛類等高營養高蛋白食,人消化吸收需要消耗更多的氣。如果脾胃氣不足,或者過度攝這類食,也會影響對食能量的吸收。所以虛弱的人和老年人應喝,以容易消化的米面谷菜為主食,比如小米粥!因此,在攝取營養方面,不要盲目追求人工制提純的營養素,多吃自然平和的食,多食用新鮮時令的食材,保持平常飲食的平衡,不要過度追求山珍海味等奢華大餐。在烹飪方式上,要多熬煮煲湯,就像熬藥一樣,將食中的能量吸收到湯中,使其為人所用。常言道“原湯化原食”,這個道理就在于此,吃完面和餃子后喝一碗湯對消化吸收非常有幫助!

因此,為了更健康,我們不應過度關注營養,而應更加關注脾胃的運化功能!我的觀點是,不要多吃,而是吃。盡管營養是人的重要組部分,但如果離開了脾胃的運化,營養也只是垃圾。每餐吃一口,多吃素食,讓脾胃有充足的空閑時間,這樣才能更健康。不必總是擔心營養不良,最好能忘掉營養這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