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慢神經疾病,屬于原發頭痛的一種。它有反復發作的特點,常伴隨著惡心、嘔吐、畏、畏聲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偏頭痛的發作可分為前驅期、先兆期、頭痛期和頭痛后期。

大約77%的偏頭痛患者在發作前會出現前驅期,其中最常見的癥狀是打哈欠、緒改變、嗜睡和頸部僵。先兆期最常見的癥狀是視覺先兆,其次是覺、語言和運先兆。多個先兆癥狀可以同時出現,持續數分鐘,并且完全可逆。頭痛期中,約60%的患者頭痛只在一側,可以左右替發生;40%的患者頭痛是雙側的,主要在顳部,也可能分布在前額和枕部。頭痛的質各不相同,但脈搏疼痛最為常見。頭痛程度也不一,以中度到重度的疼痛最為常見。力活會加重頭痛,而休息可以緩解。頭痛通常持續4-72小時。偏頭痛發作期最常見的非頭痛癥狀是惡心,其次是畏聲和緒改變。在頭痛后期,患者可能會到疲勞、倦怠、易怒等后癥狀,這些癥狀可能持續數天。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偏頭痛患者都會經歷這四個階段,據有無先兆可將偏頭痛分為有先兆型和無先兆型。

據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偏頭痛的年患病率為15%,而中國的偏頭痛年患病率為9%。每天發生偏頭痛事件的發生率為4.8%,而中國男患病率比約為1:3。據2008年國的一項研究,終生偏頭痛發病率為43%,男為18%。隨著年齡增長,偏頭痛發病率逐漸降低。25-34歲年齡段的發病率最高,其中的發病率為2.3%,男為0.5%。在中,偏頭痛的發病率在20-24歲年齡組達到頂峰,而男則在15-19歲年齡組達到頂峰。此外,兒中偏頭痛的發病率也較高,統計數據顯示,3-7歲兒中有1%-3%的患者偏頭痛影響,4-11歲為4%-11%,13-18歲為8%-28%。在年人中,15%的患者表示在偏頭痛發作時無法進行任何活,因偏頭痛而無法從事工作和家務而損失的時間占年可利用總時間的比例為8%,由此損失的年GDP為1.9%。

偏頭痛對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迄今為止,偏頭痛尚無治方法。研究表明,偏頭痛增加了缺卒中和心梗死的風險,尤其是有先兆型偏頭痛。此外,偏頭痛還與焦慮抑郁和癲癇等疾病有關。據統計,偏頭痛患者中有19%與焦慮共病,7%與抑郁共病,5%同時患有焦慮和抑郁。據2016年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結果,偏頭痛是第六大常見疾病,在中國則是第五大致殘疾病。偏頭痛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給社會造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偏頭痛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雌激素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患偏頭痛的比例明顯高于男在不同的生理階段,激素水平會發生較大變化,這與偏頭痛的發生切相關。60%的偏頭痛患者在月經周期中會出現頭痛,其中以月經期1-3天為高峰期,是其他時間發病的3.4倍。然而,在妊娠期和絕經后,偏頭痛的癥狀會有所改善,特別是在無先兆型偏頭痛中更為明顯。此外,偏頭痛也與焦慮抑郁和個特征有關。研究表明,遭遇負生活事件會導致張、焦慮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緒,從而發或加重偏頭痛的發作。偏頭痛患者更容易患抑郁癥,其患病率是普通人的兩倍。睡眠和偏頭痛之間也存在切關系。睡眠障礙可以發偏頭痛的發作,促使其慢化。另一方面,偏頭痛患者也常伴有睡眠障礙。研究發現,睡眠障礙與偏頭痛的發病切相關,不年齡和別的影響。

偏頭痛的發生與肝臟切相關,尤其是與肝經有關。肝經病變會影響偏頭痛的發作,因為肝主疏泄而調暢志,肝失疏泄則志不暢,可能導致偏頭痛相關的伴隨癥狀的出現。肝火頭痛是偏頭痛中較為常見的證候,其特點包括煩躁易怒、耳鳴、口干口苦、喜嘆息、納呆、悶、多夢、眠淺易醒、便以及舌紅苔薄黃等癥狀。

鼻療法是一種中醫的外治法,可用于治療偏頭痛。它可以分為廣義鼻療法和狹義鼻療法。廣義鼻療法包括在整個鼻部進行推拿和艾灸等手法,而狹義鼻療法注重治療鼻腔部。鼻療法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被廣泛應用于外婦兒疾病的治療。它有快速、簡便、療效顯著的特點。然而,目前中藥鼻療法仍存在一些不足之,例如中藥制劑較為原始,影響藥有效分的吸收。給藥也不太方便,導致患者的醫從降低。未來可以探索新的藥和制劑形式,以改進中藥鼻療法的臨床應用。

總之,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其發病率和危害都不容忽視。雖然無法治,但通過注意休息、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及時就醫,可以預防或減偏頭痛的發生。鼻療法作為一種治療方法,有快速止痛的優勢,但仍需要進一步改進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