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我們的視覺,也是我們靈魂的窗戶。一旦失去了眼睛,整個世界就會陷黑暗之中。無論是讀書識字還是欣賞景,都離不開眼睛。可以說,大腦中80%的信息都是通過眼睛獲取的。因此,保護眼睛的重要不言而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卻經常忽視眼睛的健康。

浙江省有一名12歲的孩子,在文店買了一支激筆。這支激筆不僅可以發,還能顯示出不同的形狀,讓孩子覺得非常神奇。為了看到更多的效果,他走到鏡子前不停地晃。然而,他沒有意識到,激束通過鏡子反了他的雙眼,導致他到不適。他原以為過一會兒就會好起來,但沒想到2小時后,他連作業上的字都看不清楚了,而且還出現了頭暈和惡心等癥狀。經過醫生的檢查,孩子發現他的黃斑已經嚴重損,視力喪失,幾乎失明。這真是太可怕了!黃斑位于視網的中心,它包含了大量的視神經細胞,是視覺功能的重要組部分。所以,激筆中的激對人眼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曾經有記者用激筆做過實驗,結果令人驚訝。激筆不僅可以快速點燃火柴,甚至在10秒燒穿了厚厚的6頁報紙!早在2016年,國家質檢總局就曾發布消費預警,指出激筆不是玩,存在較大的安全患,其熱效應可以直接傷害眼睛和皮。除了激筆,LED燈也對孩子的視力有影響。法國衛生局的數據顯示,強烈的LED燈會導致“中毒”,擾人的自然生理結構,孩子容易到干擾,長時間接會對視網永久的傷害,嚴重導致視力衰退。因此,不要讓孩子再玩激筆了,尤其是直接對著眼睛;也不要長時間接線強烈的LED燈,它們都會在沒有明顯疼痛的況下傷害眼睛,導致視力迅速下降。

近視一直以來都是困擾著許多中小學生的問題,被稱為“慢殺手”。近期,有一個熱搜話題引起了廣泛關注:“近視的人才懂的尷尬瞬間”。許多人到非常有趣,但同時也后悔為什麼當初沒有好好保護自己的眼睛呢?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全國青年的近視率越來越高:6歲兒近視率為14.5%,小學生為36%,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從數據可以看出,近視問題在低齡化階段尤為突出,尤其是小學和初中階段增幅最大。以小學為例,一年級的近視率為15%,而到了六年級則增長到59%。

那麼,為什麼近視發病率這麼高呢?主要與用眼習慣有很大關系。如今,許多孩子學習負擔過重,長時間閱讀和學習,再加上不正確的用眼習慣,是導致近視的主要原因。來說,以下是一些不良用眼習慣:很多孩子從小就沒有養正確的閱讀姿勢,經常趴在桌上或躺著看書,久而久之,很容易導致近視,并且難以矯正。閱讀應該在適當的環境下進行,線既不能太暗也不能太亮。長時間如此會導致眼睛刺痛或視網損傷,嚴重時會影響整個視力。據《未年人網絡使用實踐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未年人開始使用手機,其中18歲以下的未年人超過70%擁有自己的手機。孩子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容易導致眼睛干和疲勞。就像保持同一姿勢學習會到疲勞一樣,眼睛也是如此。近視這個“慢殺手”在初期可能不容易察覺,而且進展緩慢,但它悄無聲息地走了我們的視力。因此,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我們必須及時預防和適度用眼。

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注意學習時間的長短、學習環境和姿勢。每隔45-60分鐘,休息10-15分鐘,可以通過遠眺窗外或參加戶外活,讓眼球徹底放松,避免過度用眼引發視覺疲勞。近距離用眼時,線不應過強或過弱。晚上建議使用白熾燈,功率約為50瓦。因為這種燈和,不傷眼睛,眼球適應能力強,可以有效緩解用眼疲勞。確保桌椅的高度和書本離眼睛的距離一致,最佳距離是30厘米。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李曉清醫生建議孩子用眼時要遵循“三個一”的原則:眼睛離書本要有一尺的距離,口離桌子要有一拳的距離,手離筆尖要有一寸的距離。建議孩子不要斜著看東西,長期這樣做會嚴重傷害眼睛。在乘車、躺臥或伏案時,不要看書,否則只會增加眼睛的負擔,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眼球發育還不完善,眼球壁還有較大的展空間,如果長期使用不良用眼習慣,容易導致眼球發育異常,引發近視。積極參加戶外育鍛煉,增強素質,素質與近視也有切關系。質較弱、患有急慢傳染病的孩子一般都容易近視。因此,增加適量的戶外活,保證孩子有足夠的活時間,是預防青年近視有效的措施。例如,每天至1小時,每周至10小時。教育部、國家衛健委與全國22個省份簽署了青年近視防控責任書,旨在降低近年來不斷上升的近視率。責任書要求學校減輕孩子的學業負擔,確保他們在校活的時間,每天至1小時。

飲食方面也要注意營養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多補充視覺所需的營養素,可以減眼病的發生。例如,多食用富含維生素A的食,如胡蘿卜、南瓜、菠菜和油菜;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多攝取維生素D,如魚肝油、牛蛋。

據衛健委發布的《全國青年近視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大部分孩子長時間盯著手機、電腦或電視等電子屏幕,缺乏戶外活,導致眼睛健康嚴重損。給孩子留出充足的戶外活時間,每天至2小時以上,是減近視發生的有效方法。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只依靠給孩子戴眼鏡來解決近視問題。除孩子的近視問題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參與和積極響應,及時預防和有效管理。只有正確的日常引導,才能本解決這個問題。最后,聲明一下,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