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鄒士為了治療例假期間腹部疼痛,購買了艾條做艾灸。一邊工作一邊進行艾灸,由于過于專注,導致在一個多小時后才發現自己的肚子上燙出了兩個水泡。當時在家自己理了一下傷口,卻沒想到兩個多月過去了,傷口還是沒有愈合。鄒士之前自己用活力碘消毒傷口,還購買了一些燙傷藥,經過一周的家庭理后,水泡都破了,形了一個大約10公分的創面。由于傷口一直沒有痊愈,鄒士最終前往醫院就診。醫生解釋說,鄒士對低溫燙傷的理方式錯誤,導致傷越來越嚴重。低溫燙傷不僅僅傷及皮的表層,如果理不當或不及時,還會傷及真皮層、脂肪和組織。

醫生進一步介紹,人們往往忽視了長時間接熱水袋等低溫熱源可能導致的熱能蓄積,從而引起深度燙傷,這種傷被稱為低熱燒傷。低熱燒傷是指長時間接溫度高于45℃的低溫所引起的燙傷,就像「文火燉」一樣。實際上,冬天時低溫燙傷非常常見,許多患有糖尿病足病、長期臥床的老人等在使用電熱毯、熱水袋、暖寶寶等取暖設備時容易出現低溫燙傷。醫生解釋道,70℃的溫度持續1分鐘就可能燙傷皮,而接近60℃的溫度持續5分鐘以上也會導致低溫燙傷。即使溫度較低,只要接時間足夠長,也能燙傷人。對于低溫燙傷,如果皮出現發紅、發黑、破皮等況,就應該及時到正規醫院的燒傷科就診。

哪些品容易引起低溫燙傷呢?據了解,像熱水袋、電式電暖、暖寶寶、取暖燈等取暖設備,以及過熱的電子設備和充電寶等,無論是通過直接接還是照方式都可能導致低溫燙傷。在判斷燒傷深度時,過去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但現在更傾向于四度五分法,將Ⅲ度燒傷再次細分為Ⅰ度、淺Ⅱ度、深Ⅱ度、Ⅲ度和Ⅳ度燒傷。需要注意的是,燒傷深度的劃分是主觀判斷的,而且很難進行明確的劃分,不同深度之間可能會有潛行、混合和錯。不同燒傷深度的區別如下:

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低溫燙傷表面看起來可能面積較小,看上去并不嚴重,但實際上幾乎都是深度燙傷。這種燙傷不僅僅嚴重損傷皮的全層,有些況下甚至會燙傷到皮下脂肪層甚至層。稍微大一點的面積往往需要手植皮治療才能愈合。因此,一旦發生低溫燙傷,患者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治療,以避免后果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