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泳是一種歡迎的養生方式,盡管有些人認為這種極端的行為需要極大的意志力。然而,當一個人患上了疼痛難忍的疾病時,他們可能會不顧一切地嘗試各種方法來緩解癥狀。比如類風關節炎,這種疾病帶來的痛苦讓患者難以忍,有時候甚至輕輕地吹一口氣都會引發劇痛,被中醫認為是一種宿病。倪海廈老師曾經講述過他功用烏頭堿治愈了類風關節炎患者。另外,蒙醫使用冷水浴和放療法同樣也被證明對治療這種疾病有效。盡管有文獻報道冷療可以緩解類風關節炎的疼痛,但是其機制尚未得到詳細研究。

最近,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的Borja Martinez-Tellez和Jonatan R. Ruiz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細胞》旗下著名期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發表了一項關于低溫對影響的重要研究果。研究證明了低溫可以顯著改善心臟功能。他們讓64名年齡在18到25歲之間的健康試者在寒冷的環境中暴兩個小時,然后分析了寒冷對中信號脂質水平的影響。他們發現,兩小時的寒冷暴可以顯著提高試者的ω-6(增加46.9%)和ω-3(增加77.4%)以及其氧化脂質的水平,而這些信號脂質的變化與更健康的心臟代謝狀況有關。寒冷可能通過一種未知的方式影響人類的心臟健康。

從中醫和蒙醫的角度來看,心臟的功能對整個的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蒙醫則認為心功能決定著希拉(蒙醫三理論),希拉其形在膽,心功能強了,也就是君主強了,也就是肝功能強膽分泌了,這樣整個的生理功能都上調了,一些因心臟功能不佳引起的寒癥都可以得到緩解。低溫對的影響不僅僅對類風關節炎有效,還可能對其他疾病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