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下面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作的最佳證據總結》進行學習。低分子肝素是一種高效且安全的抗凝劑,相對于普通肝素,它的吸收速度更慢、更穩定,生利用度更高,并且是唯一能夠進行皮下注的抗凝劑。然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時可能出現并發癥,如瘀斑、結、腫和嚴重出,這些并發癥的發生率依次為53.6%、33.8%、23.0%、1.8%,會顯著降低患者的用藥依從,從而影響抗凝治療的效果。

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的并發癥與注部位、注速度、注角度、注后是否冷敷等多種因素相關。為了規范護理人員的作流程,保障注安全,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湖南省兒醫院心科的宋青青等專家通過系統的文獻檢索,提煉并匯總了低分子肝素皮下注作的相關證據。他們將證據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整合,最終得出了12條最佳證據,涵蓋了注前準備、注中規范和注置三個方面。

在注前準備方面,建議每天給藥1次,以提高患者的注依從。同時,應選擇針頭長度為5~6mm的短型固定針,避免針頭過長刺穿管或誤層。對于注位,腹壁注時,應協助患者取屈膝仰臥位,并囑其放松腹部;上臂注時,應協助患者取平臥位或坐位,取坐位時,囑患者上臂外展,與軀90°,放松上臂。此外,還應注意選擇合適的注部位,避免在有損傷、瘀斑、瘢痕、結、素沉著、水腫、潰瘍、染等跡象的部位進行注。推薦使用腹部作為皮下注的首選部位,腹部皮下組織較厚、注面積大、藥吸收快、神經纖維較,有利于降低藥外滲的風險,并減輕患者的疼痛。注部位的選擇應避開臍周2cm范圍,并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復注,建議有規律地換注部位。

在注中規范方面,推薦采用預充式針劑或“氣鎖”技,以保證低分子肝素的注劑量準確,并預防藥溢出或外滲。注時應采用皮技,將皮褶皺從下方的層拉起,并保持皮褶皺不放松。進針角度應垂直穿刺進針,注前不宜。注速度應緩慢,持續勻速注時間應達到20秒以上,以緩解注點疼痛、促進藥吸收,并減皮下出結的發生。

在注置方面,拔針后無需按,但如果注點有出或滲,應以穿刺點為中心,垂直向下按3~5分鐘。為避免藥忌熱敷、理療、按等。建議在注前后對注部位進行冷敷3~5分鐘,通過冷敷可以收脈,減流量,降低管通和代謝速度,預防瘀斑,并減輕疼痛。

總之,通過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作的最佳證據進行整合,可以規范護理人員的作流程,保障注安全,并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這些最佳證據涵蓋了注前準備、注中規范和注置三個方面,為臨床實踐提供了重要的指導。然而,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完善和驗證這些作步驟和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