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是一個高度依賴供應的,安靜時,每搏心臟輸出量的1/5都進腦部。人的平均腦流量為750~1000mL/min,而腦組織只占人重量的2%~3%,卻利用了全氧耗量的20%~30%,以及葡萄糖的75%。腦主要依賴于糖的有氧代謝來獲取能量。腦幾乎沒有能量儲備,一旦流完全被阻斷,神經元的代謝將在6秒鐘到影響,10~15秒會失去意識,2分鐘后腦電活停止,幾分鐘能量代謝和離子平衡紊,如果持續5~10分鐘以上,細胞就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傷。因此,正常的腦流供應是保持腦功能正常和結構完整的關鍵條件。
在生理狀態下,腦流量可以自調節,這對于調節腦的有效灌注和腦管阻力起著決定的作用。腦流量與腦灌注正比,與腦管阻力反比。有效灌注是指平均脈(舒張+1/3脈)與顱之差。管阻力的構因素包括管壁的結構、管張力、管外力和黏稠度等。為了保持相對穩定的腦流量,當升高時,小脈管腔力增加,小脈收,流量減;而當下降時,小脈擴張,流量增加。這種調節作用被稱為Bayliss效應。然而,這種效應只存在于平均脈在60~160mmHg范圍,超過這個范圍,自調節功能就會失去。在病理狀態下,如果腦管的自調節機制紊,腦管會擴張或反應異常,導致腦水腫和顱增高,從而出現缺區域的充和過度灌注,或者腦盜現象。
由于腦組織的流量分布不均勻,灰質的流量遠高于白質,大腦皮質的流供應最富,其次是基底核和小腦皮質。因此,在急缺時,大腦皮質可能會發生出腦梗死(紅梗死),而白質則更容易出現缺腦梗死(白梗死)。此外,不同部位的腦組織對缺和缺氧損害的敏也不同,大腦皮質(第3層、4層)和海馬神經元最為敏,其次是紋狀和小腦Purkinje細胞,而腦干運神經核的耐較高。因此,相同的病理因素在不同的部位可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病理損傷。
在中風急期的治療中,首要原則是標實為重,即祛邪為先。對于中經絡的病癥,重點是平肝息風、化痰祛瘀和通絡。對于中臟腑閉證,重點是祛邪開竅醒神。治療方法包括清火、化痰、開竅、通腑和泄熱等不同的措施。在中風恢復期和后癥期,往往伴有虛實夾雜的況,邪實尚未清除而正虛已經顯現。這時需要同時扶正祛邪,同時重視標本兼顧。治療方法包括平肝息風、化痰祛瘀以及滋養肝腎、益氣養等。
預防中風的關鍵在于重視中風的先兆癥狀,并積極進行治療。適當的起居、節制飲食、遠離房幃、調節志等都是預防中風發生的重要措施。平時飲食應清淡,避免攝甘厚味和辛辣刺激的食,不吸煙限制酒的攝,保持心平和,有規律的起居和勞逸結合,預防使用藥,調整等都可以防止中風的發生和復發。對于已經患上中風的患者,在護理方面需要加強觀察病的變化,注意瞳孔、面、呼吸、出汗等的變化;加強口腔護理,及時清除痰涎;在恢復期需要進行肢、語言、智能等功能的訓練;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需要注意保護局部皮,防止褥瘡等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