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經》認為,人應該皆能活到100多歲:“春秋皆度百歲乃去,而盡終其天年。”關于人的壽命,文獻中亦有類似的觀點。比如,《尚書•洪范》認為:“一曰壽,百二十歲也。”佛在《佛說長壽滅罪經》中認為:“盡其壽命,滿百二十”。那麼,從現代醫學來看,人的壽命是多呢?國學者海爾•福利在20世紀60年代初研究胚胎細胞分裂時發現,細胞生長分裂的次數是有規律的,細胞分裂到50代的時候,細胞就死亡了。他又在大量的實驗數據資料上提出據細胞分裂次數來推算人的壽命,分裂周期為2.4年,按照這個計算,人的壽命是120歲——這與圣賢記載的壽命驚人地一致。《經》告訴我們,“天覆地載,萬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顯然,天地日月的運行影響著人的生命。而天地變化,是以60年為一個周期的,即60年一個甲子循環。大說來,人能存活在天地之間,最多可持續兩個甲子循環,即120歲。

雖然理論上說人人都可以活到100歲以上,但從生活中觀察到,只有極的一部分人活到了100歲。為什麼?我的觀點是,這與先天稟賦以及后天調養相關。從先天稟賦來說,若先天腎充足,那麼就有可能活過百歲。但從后天來說,若失于調養,導致五臟六腑氣漸衰,那麼即使先天腎再如何充足,也難以活至百歲。我傾向于認為,后天的調養遠比先天更有價值。因為后天我們可以自己把握,而先天氣如此則只能被。為了活得更長久,歷代圣賢都在思考,并且踐行一些養生長壽的理念和方法。

中醫有一些面診的資料,可供參考。比如,可觀察人中。如果人中較深、較長,就會長壽。從中醫來分析,一方面人中是督脈和任脈的匯點,能反映出人的盛衰狀態;另一方面人中位于鼻與口之間,鼻司呼吸而得天氣,口吃五味而得地氣。人中在天地之間,故名之為“人中”。顯然,人中的深淺長短代表著人稟承天地氣機的多,大概可以現出人的健康狀況。

人人都畏死,民間有種說法“好死不如賴活著”,意思是說即使生活得不好,或是患了疾病,活得很痛苦,但還是要活著。我們都知道,道家追求長生不死,而只有神仙才是長生不死的,所以,要修神仙——這也是道家修煉的目的所在。而若要修仙長生,首先得卻病延年。如何卻病延年呢?當然是學習醫學,因為醫學的作用在于治病防病,兼有助于延長人的壽命。這樣說來,要想在仙道上修煉,就不得不學習醫學。這里的醫學當然指的是中醫,因為中醫是我們的國醫。

如何才能長壽?或者說,達到何種狀態才能長壽呢?我的思考是,五臟六腑要達到“中和”的狀態。所謂“中和”,即平衡、調和、和諧。在這樣的狀態下,五臟六腑的調和,自然不生病,當然也能長壽。我的理解是,不管是學道還是修佛,都要有一個健康的。否則,罹患了疾病,出現各種痛苦,也會影響心,導致心不靜不安,這樣肯定會影響修行的效果。所以說,要在修心,先要讓健康起來。而學習中醫即能達到這樣的目的。進一步說,學習中醫既可以讓自己健康起來,還有助于調心煉心,更能讓自己的心更和諧,讓生命更長久,這簡單是一件極好的事,為什麼不去做呢?

印度120歲的僧談長生之道,他說自己的長壽訣在“瑜伽、紀律和獨”。我的理解是:瑜伽可以修煉心,心正則臟腑得和;簡單的生活讓人的心靜,靜則氣歸;中國也有這樣的話:是刮骨鋼刀,《經》首篇即談到,若“醉以房,以皆其”,是速其敗也。顯然,要想在后天獲得長壽,需要從三個方面手:一是養心,讓心清靜。因為心主神明,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主明則下安”,心能安靜則五臟六腑皆歸于安和。關于如何養心,《經》提到了不建議,包括:“恬惔虛無,真氣從之;守,病安從來”、“志閑而,心安而不懼”、“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邪不能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等等。簡單來說,就是要反復調心煉心,要讓于清靜并干凈的狀態,而且不外境的過多干擾,從而讓人心無限接近于天心,讓人心中自有的天彰顯出來,這個過程即是修行,也是修心。二是過簡單生活。其實是通過簡單生活來讓人的于和諧的狀態。為什麼這樣說呢?今時隨著科學技的不斷發展,質越來越富,人的也越來越大,越來越想占有更多的質。而過多的是魔鬼;讓人心迷失;讓生命遭許多無端的痛苦;不但經常遭到挫折,辱也會為家常便飯;與苦惱是相伴而生的,越大,苦惱就越大;產生貪婪和嗔恨,幸福指數因此而下降……要想擺,不妨嘗試著過簡單生活。生活越是簡單,也就越能避免被所牽絆,也就越能讓心更和諧。三是減生活。生活傷腎,這是中醫所非常強調的。過度的生活會妄耗腎,進而導致人的氣神不足。而且腎決定著人的幫助。腎不能妄耗,若妄耗地越多,人的壽命也就越短。我們越是想活得長久,越是要重視養腎,千萬不能傷腎。比如,過度熬夜(熬夜耗傷腎,傷腎于無形)、看恐怖電影、手生活過頻、濫用藥(特別是久用某此西藥)等等。過早腎虛的人,容易生病、早衰,且短壽。《經》明確地告訴我們,如果能后天重視調養,那麼,就一定“能年皆度百歲而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故也。”《大學》講“德者,本也。”我的理解是,所謂德,即是順應天地之道的程度。越是順應天地之道,其德越多;反之越是逆反天地之道,其德越。《易經》講“厚德載”,這里的“”也指壽命。要想獲得長壽,那就一定要“厚德”,即多多順應天地之道。